2020-02-18
收藏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1.掌握算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2.熟练地进行计算。
实物投影,计数器,小棒若干根。
1.复习数的组成。
(1)54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4=50+( )
(2)8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82=( )+( )
(3)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 )+( )=( )
2.口算。
30+7= 8+1= 60+30= 50+40=
40+5= 4+2= 20+50= 60+3=
老师出示主题图。
1.谈话引入。
同学们,画面上有3辆汽车,每辆车上都标有汽车的座位数,现在请你根据汽车的座位数,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甲:我想知道小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哪位同学可以帮助学生甲来解答这个问题呢?”
请甲同学自己请同伴回答问题,并判断对错。
学生乙:我想知道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老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45+30)
你知道怎样计算“45+30”吗?(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本组同学听,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1)我们组同学讨论出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数数的方法,从45开始十个十个地往下数3个数,就等于75。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4捆零5根小棒,再添上3捆小棒,一共是7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75根小棒。
(2)我们组的同学想借助计数器来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这个数,再在计数器的十位拨上3个珠子,十位就变成了7个珠子,现在计数器上的数就是75。
(3)我们组的同学想的办法是先把45分成40和5,然后用40加上30等于70,70加上5就等于75。
(4)我们组的同学想了这样一个办法,也就是用十位上的4加上3就等于7,在十位上写7,个位上的0加上5就等于5,在个位上写5,这样就可以得出“45+30=75”。
老师总结:同学们刚才讨论出来的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下面老师主要把第(3)组同学的计算思路再给大家解释一遍,先把45分成40和5,40加30等于70,70再加5就等于75。(老师边说边板书过程)
板书:
在同学们刚才总结出的计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快捷呢?(讲明用小棒摆和计数器帮忙这两种方法的弊端,可以提示学生,如果数再大些,用这两种方法就不太方便了)
请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4+20= 47+20= 18+40= 26+70=
68+30= 56+30= 23+50= 18+80=
请同学们看画面,除了我们刚才已经解答过的两个问题以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丙:我想求大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哪位同学能够帮丙同学列出算式?请你自己来找同学回答,并订正答案。
老师板书:45+3
在学习了“45+30”的计算方法后,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计算这道题?
学生甲:我可以从45开始,一个一个地数3个数,这样就等于48。
学生乙:我可以用小棒帮忙,先摆好4捆零5根小棒,再添上3根小棒,结果就变成了4捆零8根小棒,也就是48。
学生丙:我可以借助计数器,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然后在个位再添上3个珠子,个位就是8个珠子,合起来就是48。
学生丁:我可以用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方法来计算,最后也等于48。
学生戊:我是这样想的,先把45分成40和5,用5加3等于8,再用8加上40就等于48。
老师板书:
老师提示: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不管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都要保证速度和质量。
2.比较45+30和45+3的异同。
老师请学生仔细观察“45+30”和“45+3”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都是45。
不同点:第一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是30,而第二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是3;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不同,第一道题中“3”是加在了45的十位4上面,而第二道题中“3”是加在了45的个位5上面;还有一点就是得数不相同。也就是说第一题加的是整十数,第二题加的是一位数。
3.练习。
36+20= 32+4= 25+70= 8+61=
老师请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或计算方法。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在计算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但一定要做到计算快而且准确无误。
1.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指导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或让学生用自己的口算方法口算,把得数填在方框里,然后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区别,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可以把这些题制作成口算卡片,然后让学生进行抢答。
3.填表。
加数 38 20 2 62 43 76 59 3 2
加数 40 65 57 20 5 20 40 82 73
和
4.看图列出算式并解答。
32下 50下
两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下)
5.连一连。
(1)
47-40
64+2
85+3
5+23
88
28
7
66
(2)
5+40
32+7
25+40
51+40
65
45
39
91
计算。
44-30+36-45+10-5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46 28 84 39
2. 87 87 46 46
3. 78 85 59 82 48 96 99 85 75
4. 32+50=82(下)
5.略
思维训练
这道题学生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把44、36、10这三个数先合起来,再把要减去的数30、45、5这三个数合起来,最后把两个得数相减,即44+36+10的和减去30+45+5的和,计算结果是10。
因为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下基础。
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大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在学生自主探索之后,教材安排了三种层次的算法:一是借助小棒操作进行计算,二是借助计数器拨珠进行计算,三是运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教材还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比较,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想想做做”第1题用计数器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理解算理;第2题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巩固算法。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通过计算座位数的情境,串联起整个学习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开放空间,注重问题意识的养成。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计算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亲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交流,促进算法的自主建构。
首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的必要性,激起学生主动探求算法的欲望。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充分交流等,从而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算法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出一般思路,帮助学生建构算法。再次是组织学生进行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这样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升其计算策略,发展了学生的计算素养,实现了算法有意义的自主建构。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一数学集合单元测试试题
高一第二学期必修三与必修四综合测试题
高一第一学期集合与函数单元测试试题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第二次四校联考试卷
高一下数学测试卷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测试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高一数学集合单元测试试题1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卷
高一(上)数学期末质量测试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一第二学期必修三与必修四综合测试
高一文科数学下期期中考试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测试
高一(下)第二次阶段考数学试卷
08年高一年级数学半期质量检测
高一下数学测试卷
高一级数学科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高一理科数学下期期中考试
高一第二学期必修三之概率单元测试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第二学期必修三与必修四综合测试题6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数学算法初步测试卷
高一元旦竞赛数学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