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
收藏
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
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
2.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加强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2.能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1.口算。
3+2= 6+3= 7+1= 4+5=
5+4= 8+2= 6+2= 5+5=
6-4= 8-2= 4-2= 9-6=
7-3= 5-1= 7-5= 10-4=
2.复习数的组成。
(1)80里面有( )个十,60里面有( )个十。
(2)4个十是( );7个十是( )。
1.教学“40+30= ”。
老师出示主题图。
老师提问: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各有多少个座位?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这幅图的图意。(大公共汽车有40个座位,小公共汽车有30个座位,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老师继续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同学们列出算式。
板书:40+30
老师追问:你们知道40加30等于多少吗?请同学们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
甲组学生的意见是,十个十个地数:40,50,60,70。
乙组学生的意见是,因为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7个十是70,所以40加30等于70。
丙组学生的意见是,因为4加3等于7,所以40加30等于70。
老师小结:这几种计算方法都正确,你喜欢用哪种计算方法都可以,只要计算结果正确就可以了。
2.教学“70-30= ”。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40加30等于70,那么,你们能试着计算70减30吗?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7个十减3个十等于4个十,4个十是40,所以70减30等于40。
学生乙:因为7减3等于4,所以70减30就等于40。
老师小结: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
3.老师出示两道题考查学生。
老师出示:30+50 80-70
老师请两名学生互相练习说算理,老师则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1.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后,再把算式填完整。
请学生分别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说一说算理。
2.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对每个框的两道题做比较,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认真计算,只有认真计算、答案完全正确的同学才有权力把小火车开走。
4.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4题。
老师可以把这9道题制作成口算卡片,用于学生进行口算抢答。
5.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5题。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50+( )=90 60+40=( ) 100-20=(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0+40=90 40+50=90 90-40=50 90-50=40
2. 5 50 9 90 4 40 8 80
3. 50 80 10 70 30 40 60 10 40 46
4. 60 60 96 20 60 37 90 40 60
5. 20+20=40(个)
思维训练
40 100 8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0+30=
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即70,所以40+30=70。
70-30=
7个十减3个十是4个十,即40,所以70-30=40。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安排有趣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位的含义,并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大、小公共汽车的座位数”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算法多样化的局面。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一 复习旧知
1.口算。
30+3= 7+20= 17-7= 15-4= 60+3= 9+50= 12+8=
80+3= 20+8= 18-7= 90+5= 16-3= 19-2= 9-6=
2.同学们的口算知识掌握得真好,老师还想再考你们一些知识,看你们掌握得如何。老师口述下面的问题:4个十是多少? 3个十是多少? 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0,十位上的数是7,这个数是多少?
3.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几个数40、30、70,这几个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位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4.小结。
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它们都是两位数,像这样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我们把它叫作整十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老师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开始,通过“开火车”口算的游戏,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在情绪、知识等方面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 出示例题图,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主题图)提问:看到这两辆公共汽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大公共汽车能坐40人,小公共汽车能坐30人;大公共汽车有40个座位,小公共汽车有30个座位)
2.小结:大公共汽有40个座位,小公共汽车有30个座位。
3.追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公共汽车比小公共汽车多多少个座位?小公共汽车比大公共汽车少多少个座位?)
(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么列式呢?
学生汇报。
老师板书:40+30=
【设计意图:借助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座位数的情境,让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使题目由枯燥的计算变成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二) 探究算法,计算“40+30= ”。
1. 40+30怎样算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
2.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40+30=
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十个十个地数:40,50,60,70。②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③4+3=7 40+30=70
3.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40+30”,并说给同桌听。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那种方法算。
【设计意图:在放手让学生思考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法,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算法多样化,在交流、比较中允许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作为自己的算法】
(三)怎样计算70-30= 呢?
1.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2.指名让学生列式。
3.老师板书:70-30=40,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作整十数减整十数。
4.提问:你是怎样算70-30=40的?先和同桌讨论你的方法。
5.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法。
(1)因为7-3=4,所以70-30=40。
(2) 30和40组成70,所以70-30=40。
(3) 7个十减3个十是4个十,就是40。
【设计意图:运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的方法,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减整十数的方法,较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自主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摆一摆,算一算。
1.分别出示30+50= 、80-7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先摆一摆,再算出来。
2.请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可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充分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充分体会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
(五) 以游戏为载体,巩固练习。
1.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都学会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了,还能用这么多种方法算,大家也学累了,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讲游戏规则)我这儿有很多鱼等你们来钓,可是,你要把鱼身上的算式答对了,才能钓上来。出示带有算式的鱼卡片:
10+20 20+60 50+20 30+4 30+60
100-20 70-10 30-10 80-50 50-40
40+2 70+10 10+80 30+50 20+70
80-30 50-20 70-60 40-20 60-20
(学生进行抢答,对答对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
2.我能创造。
(1)老师:你们都算得很快,那么你们能写出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吗?
我能创造
整十数加整十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
(2)以小组为单位,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要求写出的算式又对又多,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相互交流、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适时地奖励智慧星,使学生能够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六)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老师: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
(课件点击出示价格:羽毛球拍60元 足球50元 篮球40元 跳绳10元 乒乓球拍30元)
2.解决问题。
(1)买一个足球和篮球,需要多少钱?
(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3)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小组四人互相提出数学问题,列式计算。
(2)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上册试卷西师大版
2014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单元试卷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模拟题
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试题2014小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2)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上册测试卷苏教版
苏教版2014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试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题2014年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分析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试卷2014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有感
北京版三上《笔算除法》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1)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2014三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单元试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2)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模拟试题西师大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2)
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