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1.1.1 十几减9》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1.1.1 十几减9》教案教学设计

2020-02-18 收藏


十几减9

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

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主题图投影片,小棒。

1.口算。

9+2=       9+4=       9+8=       9+7=

9+5= 9+6= 9+3= 9+9=

  2.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投影片展示主题图。

(1)看懂图意,并指名让学生说图意。(小猴卖桃,总共有13个,另一只小猴买走9个,还剩多少个?)

老师:还剩多少个桃?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片显示“13-9= (个)”。

2.学习计算方法。

(1)出示“13-9= (个)”,13减9该怎样计算呢?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师巡视。

(2)汇报。13-9= ,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甲:先减去3个,再减去6个,最后还剩4个桃。

学生乙:用“破十法”算。先用13中的10减9,等于1,再把1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4,所以13-9=4,还剩4个桃。

学生丙:想加算减,根据9+4=13,便知道13-9=4,所以还剩4个桃。

当学生汇报完“破十法”后,老师应提问:还有谁跟他们的方法一样?请到讲台上来摆一摆。

刚才我们是先从10个桃中拿走9个,还剩1个,板书10-9=1,再把1个桃和3个桃合起来,是4个,板书1+3=4。

老师追问:为什么把1和3相加呢?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1.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现在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

12-9=   16-9= 

2.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15-9=   17-9= 

学生独立算完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3、第5题。

现在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件显示字谜图。

你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的好朋友来回答?

有16个同学要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

来猜字谜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3 7

2. 6 8

3.第3题:11 2 14 5 18 9 第5题:2 5 8 3 6 9 4 7 10

思维训练

仅列举几道题,供参考。(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16-9=7(个)

已经来猜字谜的一共有多少人?3+6=9(人)

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6-3=3(人)

教材习题

第2页“想想做做”

4. 1 5 9 2 10 7 4 8 6

教材通过创设小猴子卖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初步形成多样化的口算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做了铺垫,又为学习四则计算奠定了基础。

1.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老师首先用课件出示小猴子卖桃的情境,这一情境非常贴近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其情境的基础上,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算法。在学生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先借助小棒和实物练习,再慢慢脱离图片,自己在心里完成思考过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交流合作,学会选择。

在教学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算法进行理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呈现方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本节课教学是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算式,我们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