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6.2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6.2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教学设计

2020-02-18 收藏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材第79、第80页的内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正确理解算理。

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掌握计算方法。

口算卡片,主题图,小棒。

1.口算。

12-8=   11-6=   17-9=   12-7=

15-9=   13-5=   16-8=   14-6=

2.指名说一说,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主题图。

  (2)看懂图意。

(3)提问:通过观察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小华和小军共有多少张画片?

学生乙:小军和小丽共有多少张画片?

学生丙:三个人共有多少张画片?

学生丁: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画片?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图中你们可以提出这么多有意义的问题,谁愿意分别解答出他们提出的问题呢?

(4)请同学解答前三个问题,并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老师提问:你能算出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画片吗?(如有同学知道用减法计算或能够计算出结果,应给予表扬)有同学知道用减法计算,列式为30-8= ,但是计算不出结果来,没有关系,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学习计算方法。

(1)老师:以前我们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是先算个位数减个位数,再加十位上的数。现在30-8怎么算呢,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借助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吧!

(2)师生共同操作。

师生共同摆出3捆小棒。

提问:想一想,怎样从这些小棒中拿出8根小棒。

学生尝试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摆的。(从3捆小棒中拿出1捆拆开,从拆开的10根里拿出8根)

老师边听学生叙述,边演示过程。

学生再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摆的过程。单根的不够减就要拆开一捆,从10根中减去8根剩2根,再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是22根。

老师:现在我们脱离开小棒,看算式说出口算过程:

30-8,个位0减8不够减,要从30中分出1个10,10-8=2,剩下的20再加2得22。

(3)同桌互说口算过程。

(4)指名看算式说过程。

3.尝试计算34-8= 。

老师:我们如果要想求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画片,你知道该怎样算吗?

同学:34-8=?

(1)同桌互说口算过程。

(2)指名叙述口算过程,老师板书:

34-8,4减8不够减,要从30中拿出1个10,和个位数合并在一起,14-8=6,剩下的20再加6得26。

(3)请会说口算过程的学生共同叙述。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把34分成24和10,10-8=2,24+2=26)

1.教材第80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板书:      

(2)老师:想一想,这两道题怎样算,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3)你想说哪一道题的口算过程。你想怎样计算。

(4)指名叙述口算过程。

如果有同学算不出来,可让他们借助小棒摆一摆。

2.教材第80页“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在书上完成。

(2)做完后,同桌讨论,每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不同点:第一组都要计算10-3;第二组都要计算15-7;第三组都要计算18-9。

相同点:计算时,要先从十位上拿出一个十,和个位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减去后,还要把剩下的整十数加上减得的数,这样才能得出得数。

(1)独立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反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 7 37 57  8 28 68  9 29 59

思维训练

66-8=58(岁)

教材习题

第80页“想想做做”

3. 36 57 48 26 66 15

4. 22-9=13(本)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一内容是在上节课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了小朋友数画片的情境,通过其中一位小朋友的提问,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提出问题,引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的探究和学习。通过交流口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奠定基础。

2.在学生尝试计算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算法,意在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让学生仔细看、认真听,如果有疑问,等同学讲完了可以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4.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反思、评价,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自我发展。

一 复习导入

老师:美丽的森林里来了我们的一位好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看!

生:小熊维尼。

老师:是的,我们看看它在想什么呢?原来它在做题呢,你们谁能来帮帮它?

(学生积极发言,回答完六道口算题)

老师:你们做得真好,都答对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二 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儿又来了三位小朋友想和你们交朋友。

老师:仔细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出示情景图)

小华:我有30张画片。

小军:我有34张画片。

小丽:我有8张画片。

提问:小朋友们能根据他们谈话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吗?想一想!(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

(2)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

(3)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

老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们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设计意图:从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问: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老师指名回答)

生:34-30=4(张)

老师:答对了。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真好。

老师:刚刚另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会列算式吗?

老师板书:30-8= (  )

2.教学30-8= 。

老师:算式30-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45-5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6-4、45-5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0-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计算退位减法30-8之前,先出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34-30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老师:个位上0不够减8怎样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

生:30-8,从3捆小棒中拿出一捆,分成10根,先从10根中去掉8根(把1个十拆成10个一,从10个一中拿走8根),就用虚线框住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2捆合起来就得到结果了,是22。

老师:同学们做得真好,表扬计算结果是22的同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教学34-8= 。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三个问题。(在计算34-8时,让学生在已经初步理解30-8的基础上试一试)

学生在投影上展示并说算理。

生1:从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4根合起来是26根,即10-8=2,24+2=26。

(但我想问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已经有学生早就举手等着回答)

生2:把34根分成20根和14根,即 14-8=6,20+6=26。

生3:从30根中拿出8根剩下22根,即22+4=26。

【设计意图:体现了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究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同桌互相交流再说一遍。

4.老师小结。

老师:我们班同学可真聪明,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其中一种方法(手指黑板)是把34分成10和24,而另一种方法是把34分成14和20,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 巩固练习

1. “试一试”:50-6=(  ),学生边算边说口算过程,有困难的学生仍可用小棒摆一摆,做完后指名说口算过程。

2.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边做边说口算过程,同桌选一道互说口算过程,指名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强化教学难点。

小结:整十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可以先打开一捆变成10根,即十位退1成10后再减,然后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