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收藏
今天读到了这样一道题:一张单人单桌抽屉的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30厘米、13厘米,这样一个单人课桌抽屉里面大约能放()张棱长是1分米的粉笔盒。引发我的深入思考,这种类型的练习题教过六年级的老师都有印象,这是错误率最高的练习题,讲过一次又一次,但是学生依然还会出现错误现象。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15,但是学生写成20的却很多。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否真正建立起来。看到数据学生却不能很快在头脑中建立表象,不能灵活解决问题,而是生搬硬套。这道题出现错误最多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大体积÷小体积,也就是用50×30×13÷(10×10×10)=19.5,而且看到了大约两个字之后立刻就写20.但是也有学生明明算出的是15,但是看到大约之后也填上了20.这就是学生出现的错误现象,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深入思考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我首先感觉学生学得太死,那就是受到了“大约”干扰过多,但是往往只记住了估算的常用方法四舍五入法,而忽略了去尾法。比如生活中有这样的习题,一块23米
长的布,每4米做一件衣服,最多能做几件衣服?这道题就是非常典型的采用去尾法的估算方法,但是学生看到5就进一的方法用得非常普遍。再就是学生没有从生活实际考虑问题,如果从生活实际出发学去思考,那么别说20,就连16个粉笔盒也放不进去,所以20这个答案绝对是错误的。而且600人只做到了100多人,这个错误率实在太高,真的值得一线老师深刻思考,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头脑中真正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
这种类型的错误让我想起了就是这样的一道习题: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剪成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最多能剪()个。学生凭借着数学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8×6=48(平方厘米),然后用48÷(4×4)=3个。这是学生最常见的错误做法。这就是和生活脱节的数学,完全没有考虑,宽边只有6厘米长,怎么剪,也只能剪出一个4,剩下2厘米还能拼接在一起组成正方形吗?这就是学生没有从生活实际出发建立的数学空间观念,如果学生头脑中有这样一张长方形纸,那么在头脑中剪正方形的时候,还能算出这样的错误答案吗?
这道题错题引发了我对教材的深入思考,看来老师读懂教材还需要深入再深入。华应龙老师用一个《香象过河》的故事,阐述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触动了我的心灵深处。香象渡河出自《油婆塞戒经》:“如恒河水,三兽倶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象则尽底。”用兔、马、象这三种动物度过恒河的不同情况来比喻参禅悟道的不同境界,有的人在修禅时,是“小乘”正道,有的人则如马渡河时,或至底或不至底,只得到了佛法的骨肉,是“中乘”正道,而如来则“犹如香象”,得到了佛法的精髓,是真正的“大乘”正道。
我感觉自己有时候是“兔”,有时候像马,往往得过且过,满足于“差不多”,停留在大约。李烈校长则是悟道精深的香象,顶天立地,脚踏实地,让她身边的人五体投地。
我们一线老师应该像李烈老师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坚持到底,深耕教材,读懂学生,把生活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
四年级数学认识对称轴2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整理复习
四年级数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复习
四年级数学认识对称轴1
四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数学选择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相交与垂直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1
四年级数学统计图复习
四年级数学几分之一课件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
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
四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3
四年级数学探索规律课件
四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四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2
四年级数学三线与角的认识
四年级数学统计图练习
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
四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1
四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复习
四年级数学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四年级数学找规律-简单排列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