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7
收藏
简单的计算
教材第58页内容及练习十三第4、第8题。
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模拟人民币、课件(或挂图)。
1.模拟购买玩具的活动。
活动中老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汇报、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
学生边汇报,边用实物投影显示教材第59页第2题的表格。
1.教学例7。
模拟购物活动。
老师提问: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杂志?
生1:《画报》和《连环画》。
生2: 《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老师:“正好”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老师总结“正好”在这里的意思。
请同学们回答是怎样算的。
生1:6+7=13(元)
生2:5+8=13(元)
1.练习十三的第4题。
2.练习十三的第8题。
教材第58页“做一做”。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乒乓球和呼啦圈或跳绳和羽毛球。
2.49元
思维训练
玩具车和《童话选集》
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让学生怎样购买花正好的钱数,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知道如何有条理地选择信息,培养积极探索的习惯。
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运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学生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零散的,加上他们花钱的经验比较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交易功能,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用图片导入,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为下面人民币简单的计算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充分交流算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他们零散的、不规范的和不确切的算法进行纠正和整理。通过怎样购买的交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模拟了一个真实的购物环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为了使小组活动有效开展,活动之前先对“售货员”和“顾客”提出要求,并加以强调,力求人人参与。
高考数学实战经验 会的题一定要做对
高三数学复习计划
高考数学答题时切忌“倒着做”
2010高考数学几大类型题目范围预测
高考数学选择题十种解题法
如何做解析几何题
2010年高考数学成绩提高两大法宝
基础薄弱学生也能考好数学
新高三数学复习切记“三多三少”
加强基础知识整合 通晓思想拿高分
把握学科特点 做好针对性复习
如何做高三数学笔记的一点体会
高考数学选择题题型特点分析
名师解答高三数学复习常见的24个问题
考前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
高三数学复习最有效的方法
高三数学学习计划
高考数学:把握学科特点,做好针对性复习
怎样提高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的效率
高三数学冲刺阶段复习切忌盲目做题
高考秘诀: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考好数学
数学二轮复习方法
实例解析数学选择题十大解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文)
数学立体几何高分策略
抓住2010高考最后20天-数学
临场应试技巧 选择题直接求解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理)
如何应对高考数学难题?
高考文科生如何学好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