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收藏
队列表演 (一)。(教材第32~33页)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结合实际,灵活思考,多种方法解题。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队列表演”。这里面也有数学问题,大家仔细看。(教师播放课件)
生1:他们的队列很整齐。
生2:我注意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就是队形在变化,但是总人数不变。
师:生2观察到了要点,真棒!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队列表演”中的数学问题。(师板书课题)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主题图,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画怎样的图形来表示。
生:我认为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如果画人物图太费时了,没有必要。
师:你真聪明!那你知道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吗?圈一圈,算一算。
生:我知道队伍有12行,每行14人。
师:那怎么列式呢?
生1: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4×12。
生2:我同意,我是根据每行人数×行数=参加队列表演的人数来列式的。
师:你们说得不错。那我们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学生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
生1:横着平均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的人数都有6行,每行都有14人。则每部分的人数是14×6=84(人),两部分的总人数是84×2=168(人)。
14×12
=14×6×2
=168
生2:横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人数有10行,每行都有14人,人数是14×10=140(人);第二部分的人数有2行,每行都有14人,人数是14×2=28(人)。所以,两部分的总人数是140+28=168(人)。
14×10=140
14×2=28
140+28=168
生3:把点子图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有10行,每行有10人,人数为10×10=100(人);第二部分有10行,每行有4人,人数为10×4=40(人);第三部分有2行,每行有10人,人数为2×10=20(人);第四部分有2行,每行有4人,人数为2×4=8(人)。所以总人数是100+40+20+8=168(人)。
10×10=100
10×4=40
10×2=20
2×4=8
100+40+20+8=168
师肯定学生的算法。
师:有个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能看懂吗?(出示教材第32页表格)
学生观察,师指名回答。
生1:这实际上就是刚才的第三种算法,不过是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来了。
生2:这是根据数的组成计算14×12。把14分成10和4,12分成10和2。用14分成的两个数分别去乘12分成的两个数。即10×10=100,10×4=40,2×10=20,2×4=8。然后把四个积相加,100+40+20+8=168。
师结合学生汇报和点子图,解释、强调表格的意思。
师:我们似乎找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学生感性认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1.完成教材第3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做完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32页例2。
学生独立算,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做完后交流。
师:你是用的哪种思路解答的?
生1:我是先算10个15,再算1个15,最后把得数加起来。
生2:我是仿照刚才列表的方法来做的。
师:根据上面几种计算方法,我们可以任选一种来计算,但如果用点子图分割的方法计算太麻烦。我是用画表格的方法来计算的,大家也可以试一试,最后不要忘了把表格中的积相加,我把做的给大家看一看吧。(师用投影仪演示)
师:刚才的练习大家表现都很棒!你们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了吗?哪种方法好用?
生1:可以利用画点子图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根据数的组成利用表格来计算。
生2:用画点子图的方法比较麻烦,做题时需要把点子图先画出来,计算的数比较大时,画点子图太浪费时间。
……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真好!
队列表演(一)
方法一:14×12
=14×6×2
=84×2
=168
方法二:14×10=140
14×2=28
140+28=168 方法三:10×10=100
10×4=40
10×2=20
2×4=8
100+40+20+8=168
× 10 4
10 100 40
2 20 8
A 类
计算。
14×12 14×11 23×13 12×13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计算方法;能力要求:熟练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计算〕
B 类
水果店进行商品清理,发现还有13箱苹果,每箱22千克;14箱香蕉,每箱21千克。水果店苹果和香蕉各有多少千克?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力要求: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68 154 299 156
B类:
22×13=286(千克) 21×14=294(千克)
教材第33页“练一练 ”
1. 12×12=144(箱) 圈一圈略
2. 200 30 60 9 299 100 40 10 4 154
3. 121 132 169 156
4. 12×32=384(元)
5. 爸爸:33×32=1056(千克) 妈妈:33×23=759(千克)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9 绘制平面图》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5.2 练习九》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2.5 整理与练习》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3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5.1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3 式与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4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8 制订旅游计划》教案教学设计
2015年春季新版审定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材料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2.2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5 图形的认识 测量(二)》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随笔 利用“门钉故事”学习乘法口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5 图形的认识 测量(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可能性》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6.3 大树有多高》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6.2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体会
一年级四班、五班数学2019-2020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6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随笔 用美的力量感召学生自我纠错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2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3.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3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体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式与方程》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带习题设计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2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7.7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6.1 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教学反思体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