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7
收藏
美丽的田园。(教材第13、第14页的内容)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件、智慧鸟图片。
1. 教师: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
2.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问学生:“你提的数学问题想请谁来回答?”(让学生合作解答所提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谈话、提问题的活动形式引入,通过在对话活动中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并且在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随意地请好朋友来回答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了合作与交流。】
1.主动探索新知。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美极了!小动物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田园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边说边演示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大树、小羊、小河。
生2:小鸟、鸭子。
生3:小绵羊、小山羊。
……
师: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同桌讨论。(一人说一人记)
汇报交流:空中有11只鸟,树上有5只鸟;
岸上6只鸭子,河里8只鸭子;
岸上7只绵羊,5只山羊。
师:根据田园里小动物们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试着解答。
四人为一小组,提问题并解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那个小组就得到老师奖励的智慧鸟。
汇报交流:一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小组解答,然后提问的小组判断对错。(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只要意思对就可。)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这节课里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即时开展。这样,小组学习活动就用的恰到好处,能体现如何进一步地面向全体,达成意见上的统一,资源共享互补,这样的合作活动非常真实有效。】
2.自主练习,巩固所学。
出示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场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有9只小松鼠,14只小鹿,17只小鸭。这棵大树下有7只小鹿,另一棵大树下也有7只小鹿……
师: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减法问题吗?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
(2)小松鼠比小鹿少几只?
(3)小鸭比小鹿多几只?
(4)小鹿比小鸭少几只?
(5)小鸭比小松鼠多几只?
(6)小松鼠比小鸭少几只?
(7)小河里一共有17只鸭子,游走了9只,还剩几只?
……
【设计意图:在数学学习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什么都重要。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体现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若干个进行板演。
师:你喜欢解答哪题就解答那题,你也可以自己提个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设计意图:在这个开放性的活动设计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且喜欢哪题就解答那题,同时注意倾听学生的各种信息,随时捕捉交流中学生的数学语言,并善于组织这些信息,使之成为教与学的内容,让学生的发现和再创造成为他们的“现实财富”。从设计上可以看出,尊重学生有个性的思维方式,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用哪种方法思考都及时给予肯定。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的机会,真正实现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1.今天,哪位同学得到了“智慧鸟”,请你把它高高地举起来。这么棒,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得到了奖品。观察这些美丽的“智慧鸟”,你能不能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从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2.观察其中一个组的人数。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一开放性活动设计不仅把学到的知识融入游戏中,而且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因为,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这种探索性的基本形式是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边说边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小结一改过去“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的提问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并进一步体现了本课“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真正意义。】
解 决 问 题
岸上7只绵羊,5只山羊,一共有几只羊?7+5=12(只)
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14-9=5(只)
A类
妈妈带15元去超市,给我买了一个8元的文具盒,妈妈还剩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力要求:学生能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B类
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或是好朋友提个数学问题。
(考查知识点: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5-8=7(元)
B类:略
教材习题
第14页“练一练”
1.(1)9只小松鼠 14只小鹿 17只小鸭
(2)14-9=5(只)
(3)小鸭比小松鼠多多少只?或小松鼠比小鸭少多少只?17-9=8(只)
(4)略
2. 12-3=9(支) 11-4=7(本)
2016年青岛版六年级数学第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暑假作业题
2016年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1单元知识点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二年级小学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6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时《笔算除法》教案
2016年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课时《笔算除法》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6,7的乘法口诀》教学教案
精编六年级小学生数学毕业暑假作业题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6,7的乘法口诀》教学教案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16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暑假作业试卷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精编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知识点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时《笔算除法》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课时《笔算除法》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暑假作业题
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课堂实录
青岛版初一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二年数上《角的初步认识》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6,7的乘法口诀》同步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说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