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5.6 回收废品》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5.6 回收废品》教案教学设计

2019-11-12 收藏


回收废品。(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理解“甲比乙多几个,甲比乙少几个”的意思。

课件、图片、小棒、答题卡。

(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问:这是什么?你们用过吗?用过的塑料袋你是怎么处理的?(让学生简短地说说)

师小结:塑料袋是用地球上最宝贵的能源——石油制成的,石油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但是石油一旦变成塑料袋,就再也无法还原成石油了。所以,多用一个塑料袋,就等于多消耗了一点石油,多制造了一些垃圾,同时,对地球和人类又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为废弃的塑料袋,如果随意在露天底下燃烧,便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以及其他酸性气体。人们生活在这种空气中,易出现皮肤过敏、神经失去控制、癌症等疾病。而且,会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破坏臭氧层等。塑料袋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最好自觉放弃使用塑料袋,还自己一个绿色的家园。

那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废品。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回收废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情境进入主题,学生很熟悉,就很容易进入到情境中。】

1.用课件出示情境图。

2.师:他们好像在说什么,你能读出他们说的话吗?(学生读信息)

3.师:从信息当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题)重点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1)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小棒表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呢?请大家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小组合作,小声讨论。

(2)问: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再把你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说,列出算式,教师同步板书,演示过程,得出得数。)

(3)师小结:原来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以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多少。

(4)师:你们刚才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解决了这个问题,表现得很棒。你们有没有信心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呢?

(5)让学生用学具先自己摆一摆,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再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6)集体交流,说想法,说算式,教师演示,同步板书。

(7)小结: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是在13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就在13的基础上减。

师小结:像这一类比多比少的问题可以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如果是求一个数增加一部分后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如果求一个数去掉一部分是多少,则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并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小组解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师:你们表现得真棒,解决了不少的难题。淘气和笑笑也忙起来了,正在为环保小卫士折幸运星,咱们去看看他们折了多少个。(出示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3题课件)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然后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计算。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师: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淘气、笑笑和机灵狗都有行动了,我们快去看看。(出示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4题课件)问: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他们捐的都是环保方面的书,咱们帮帮他们吧!让学生找到信息,然后问:“二班捐的书比我们班少12本”是什么意思?(学生说,独立列式解答,最后汇报。)

3.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家园得到了净化,小动物们也很高兴,它们正在森林里比年龄呢,我们快去看看。(出示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1题课件)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信息,交流讨论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希望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并转告你周围的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回收废品(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13+3=16(个)   13-4=9(个)

A类

看一看,填一填。

(1)24,31,(  ),(  ),52,(  ),(  )。

(2)69,62,(  ),48,(  ),(  ),27。

〔考查知识点:能正确列式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题目。〕

B类

你家有几口人?都有谁?你知道他们的年龄吗?根据他们的年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做吧!

(考查知识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要求: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一些简单的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38 45 59 66 (2)55 41 34

B类:略

教材习题

第60页“练一练”

1.(答案不唯一)大象多少岁?37+12=49(岁)

小兔几岁?12-7=5(岁)

2.画图略 (1)7+5=12(个) (2)13-7=6(个)

3. 42+6=48(颗)

4. 47-12=35(本)

5. 76 39 63 18 35 63 38 55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