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1
收藏
1.结合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从一个问题情境中既能提出加法问题,又能提出减法问题,有助于学生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揭示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逐步体验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将加减法的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以供学生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当加减法问题从具体情境中自然提出时,学生既体会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体会到学习运算的必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练习有层次。
本节课,教师采取“以旧引新”的做法,为学生学习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在新课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确算理,在学习中鼓励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别人。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离散程度2
八年级数学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3
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3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概念3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应用1
八年级数学分式及其基本性质2
八年级数学认识函数
八年级数学梯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
八年级数学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2
八年级数学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1
八年级数学极差1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4
八年级数学全等形
八年级数学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1
八年级数学线段、角的对称性2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判定3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概念1
八年级数学旋转的特征1
八年级数学旋转的特征2
八年级数学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八年级数学尺规作图1
八年级数学分解因式4
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3
八年级数学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1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八年级数学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2
八年级数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