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
收藏
2 左、右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左、右
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的第2、第3、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学具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创设问题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
学生做拍手游戏。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学生回答)
2.体验“左、右”。
(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
(3)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
老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学生边指边说。
板书题目:左、右
二 探究新知
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教学例1)
(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2)拍一拍。
在身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拍两下。
2.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抬抬你的左脚,抬抬你的右脚。
(2)用左手拍拍右肩,用右手拍拍左肩。
用右手指指左眼,用左手指指右眼。
(3)在群体中感知左边和右边,建立方位感。
①指一指,说一说。
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坐在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3个同学是谁?
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方向数,所在位置的表述方式就不同。
②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你的左面和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请你介绍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好吗?
如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 )个。
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伸出你的右手,与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通过做游戏,巩固认识。
师生齐举右手,再齐举左手。
两名学生演示,全班齐做。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3)两人一组,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
4.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订了一些规则。其中按照左、右制订规则的事例也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逐一出示下图。
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乘滚梯时靠右站立等。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老师读题,让学生来做动作。
2.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按要求来放。
3.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练习辨认前、后、左、右。
4.练习二的第3题。
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包含了前后、左右等知识)
5.练习二的第4题。
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物品应如何摆放。
根据物品的摆放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各物品的方位。
6.练习二的第5题。
学生根据上、下、左、右贴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7.练习二的第6题。
(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上、下、左、右来确定行走路线,每组推举一人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给予评价。
(2)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与(1)、(2)不同的问题,其他同学解答,老师订正答案。
四 思维训练
把小朋友左手中的气球涂上颜色。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略
思维训练
略
板书设计
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确定左、右。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在“前、后、上、下”之后,通过一系列活动,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经历“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领会“左、右”的含义,认识“左、右”的方位。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所认识的物体之间的“左、右”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安排这部分知识目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这一基本理念。
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两节有关位置的知识,本节的学习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由于“左、右”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设计说明
1.这样的设计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数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以此让学生主动地体会到左右的用处,激起学习的欲望。
2.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材例题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这样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始,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中数学复习综合检测题(三)
高三数学复数的概念ppt课件
高一下册数学课件-平面向量的加法
高一数学解不等式测试试卷及答案
2011福建省高考数学(理)60天冲刺训练(17)
高一数学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练习1
高一数学对数和对数函数典型例题
高一数学课件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
2012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高二数学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课件
高考数学复习课件第2课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012-2013学年高二11月月考数学卷(理科)
高一下学期三角函数练习7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与一题多解试题卷6
高二数学11.2(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课件
2012高考数学选择题常考考点专练14
高二上期中考数学(理科)莆田四中
高一数学必修2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练习题
高三数学第二节双曲线课件(一轮)
2011北京东城区高三数学(文)二模
高中数学独立重复试验
2011学年广州市铁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科)
高二数学上册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课件
高二数学第二册下学期同步练习题(40)
高一数学函数练习11
2009年高三数学文科下学期期中试题(吉林市普通高中)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揭阳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文数)
08届高三数学模拟试题(附答案)-广东省揭阳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数学文科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卷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