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
收藏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材第30页的内容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0的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
2.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写0,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能正确地写0,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总结出规律。
教具学具
小猴吃桃子图,数字卡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填数。
1 4
5 3
2.口算。
3+2= 2+2= 3-1= 5-4= 4-3=
5-2= 2+1= 4+1= 3-2= 4-2=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0。
(1)课件演示小猴吃桃子。(或动态显示)
小猴吃桃子,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几来表示?(2)
小猴吃掉1个,还剩几个?用几来表示?(1)
小猴接着吃,盘子里还有桃子吗?(没有)
老师说明:当盘子里一个也没有时,我们就用“0”来表示。板书:0 读作:零。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提问:“0表示什么?”(0表示一个也没有)
你能举出用“0”表示的例子吗?(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就没有了,用0表示;放学后,教室里一个学生也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2)出示放大的直尺图。让每个学生也拿出直尺,读读直尺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说明:这个0在这儿表示起点。
提问:0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它的前面?
数一数,从0到1是一段,看看有几段。一段一段地数数。
2.写0。
老师边示范边说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和收笔处要相连,要写圆滑。
在书上描红写0。
3.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课件显示3只小鸟从窝里飞走的画面。
提问:窝里有几只小鸟,用几来表示?板书:3
从窝里飞走了几只,用几来表示?再板书:3
还剩几只小鸟?怎样列式?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板书:3-3=0。“-”表示什么?(去掉)减号后边的3表示什么?(飞走了3只小鸟)3-3=0表示什么?(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窝里一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
(2)同桌举几个等于0的例子。(如桌子上放2支笔,拿走了2支,桌子上一支也没有了,用0表示,算式是2-2=0)
(3)看青蛙图。
先让学生观察,说图意,老师指导: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用几来表示?板书:4
右边荷叶上有几只,用几来表示?板书:0
两个荷叶上一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4+0=4
(4)学习5-0= 。
小明有一道题不会算了,你能帮他解决吗?
出示:“5-0= ”,5减0等于几呢?同桌说说,然后交流,说想法。得出“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教材第3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试做,然后交流、订正。
2.练习六的第1题。
看图写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评。老师巡视指导。
四 思维训练
在()里填数。
2+()=2 3-()=3 4-()=0 3+()=4 0+()=5 0-()=0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 4 3 2 5 4 3 2 5 4 3 2
2. 5 2 0
思维训练
0 0 4 1 5 0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0读作:零
“0”的含义:1.表示什么也没有。
2.表示起点。
有关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本身。 4+0=4
任何数减0仍得这个数本身。 5-0=5
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 3-3=0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0的认识。教材中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景图教学“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接着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0的加减法。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的情景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在讲有关0的减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
课堂设计说明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将教材中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没有”可以用“0”表示,也使教材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系统抽样教案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学案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学案
系统抽样教案2
二项式定理学案1
简单计数问题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1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3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27
基本不等式学案2
统计案例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2
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教案
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教案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学案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学案2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4
二面角教案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
构造函数法在不等式证明中运用教案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案3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25
多边形的面积和面积变换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0
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教案
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教案
分类与讨论教案
函数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