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找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找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9-05-29 收藏

一、聚焦问题

1.现象描述

        下午我参加经开区小学数学基本功比赛,执教的是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解决问题一课。我创设了一个帮白雪公主修复项链的情景,引导学生在修复项链的过程中经历解决问题的三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有一个这样的教学片段:在帮助白雪公主找到丢失的2颗珠子的后

师: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方案帮白雪公主修复项链了吗?(意图:想要唤起学生回顾与反思的经验)

生:可以了(群答人数约50%)

生:不可以(群答人数约50%)

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我的预设,我以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了回顾与反思的经验,班里应有95%的学生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显然,我高估了学生,班里还有一半的学生并没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2.原因分析

我开始分析自己平时的课堂,也通过问卷调查了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经过分析我认为学生没有回顾与反思意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教师忽略简单题目的回顾与反思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都相对简单,有些解决问题的题目班级里的学生100%都能做对,这种情况下,我通常在完成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后直接引导学生口答,表示题目已经完成。。

(2)回顾与反思教学环节不突出,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带着学生对结果进行检验,但有时我会把它包含到“分析与解答”环节,学生感觉不到回顾与反思环节的存在。比如本节课教学的“分析与解答”环节,板演的学生在穿珠子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我当时就追问:你为什么要这么摆?学生在我的提示下,立即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但是老师没有总结提炼,告诉学生“刚才这个过程就是回顾与反思的过程,所以就不够突出,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3)重例题,轻练习

只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例题“回顾与反思”,课后的练习题从不带领学生经历“回顾与反思”。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没有此意识的形成。

3.问题确定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我有必要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方法提高我班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我把我的微课题研究方向确定为:《找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意识的策略研究

二、寻求策略

他人经验:

1.建构主义学习管认为:反思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特征。学习知识建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反思,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

2.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发现、是再创造。

3.回顾与反思:检验结果。检验问题的结果,并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其他的验证方法。

4.回顾与反思:检验知识间的联系。

5.回顾与反思:检验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策略

我的想法:

结合以上关于回顾与反思的理论学习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检验意识和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教师要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作为教师,我要在思想上重视解决问题中的回顾与反思环节,即使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也要引导学生经验,养成习惯,发挥老师的带头作用,并坚持不论难题,简单题,都引导学生反思。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这一道题,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检验 的意识。

2.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心理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发展较低,对回顾与反思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但是他们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可塑性强,老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强化学生回顾与反思的行为,反复训练,才能将意识转化为习惯。

3.带领学生找出一些回顾与反思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经验

学生有了意识后,还要结合一定的方法才能完成检验,所以老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梳理出检验的方法类型,在解决问题中带领学生梳理、归纳、总结。

三、拟定改进

围绕问题,根据学习,我拟定改进以下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检验的能力。

1.利用错误资源,突出回顾与反思的价值,提高检验意识

老师先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情景,出示项链图,修复项链(找到项链丢失的2颗珠子)

师:现在请你根据你找到和项链有关的信息找到修复项链的方案吧。(珠子按规律排列,缺少的是一个黄色一个蓝色,在此环节老师一定要多巡视,把做错的同学找出开,并请他到黑板上板演。)

师:现在请你来说说你的做法吧。(经历分析与解答过程)

生:珠子是按照2个黄色一个蓝色排列的,按照这个规律,我认为这里丢失的一颗黄色的珠子个一颗蓝色的珠子。(注意引导学生清晰、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他解答好了,我们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帮白雪公主修复项链了吗?

生:可以

生:不可以。

师:请说不可以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他的不对(会有学生发现错误)

师:也就是说我们完成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后并不能安全确定解答是否正确,这个时候我们还要回顾与反思,对于这一串项链而言而言,怎么检验呢?

生答,师带领学生完成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体现检验的价值,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2.巧设练习,提高学生检验能力。

本节课的巩固环节,设计一个这样的练习,已达到以上目标。

师出示练习题:小英同学的手链坏了,她这样修复(出示图片),请你帮她看看她修复的对吗?生对修复结果进行检验。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检验的吗?

通常我们的回顾与反思都是放在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环节,本节课我把回顾与反思作为一道题目直接出示,学生的任务就只有一个,检验,这样的练习,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还能提高经验的意识。

3.及时梳理,总结检验的策略

对于这道练习题,检验的方法不止有一种,我预设让学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梳理、总结。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检验方法?

生:我是按照修复方案把项链画一画,看是否正确。

生:我说数一数的方法,我每组都数一数项链看是不是符合规律。

生:我采取穿一穿的方法。

师:也就是说检验的策略也不是只有一种,可以是画一画,也可以是数一数,算一算,哪到底什么方法最合适,选择我们根据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四、预设成效

研对象的预设变化:学生的回顾与反思意识、能力得到提高,也掌握了更多的检验策略。

研究内容的预设变化:以后要深入研究有关检验的具体策略。

研究者的预设变化:重视带领学生经历检验的过程,重视收集检验的方法,分门别类整理出来,方便学生掌握,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