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
收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巩固练习9+几的计算,进一步深化对“凑十法”的认识,同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经历、探索9+几的计算规律中,发现和随着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在认识这个变化过程中,理解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加数(非9)少1,的道理。同时感受利用规律进行计算的简捷与正确性高的益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的。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一步步发现规律,并能够在讨论的基础上把规律和计算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9加几”习题所蕴含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并理解产生规律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请学生分别计算9+4、9+2和9+8。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复习凑十的过程)
2.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同学们都能正确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9加几的计算,自然地复习了“凑十法”,并为后面的找规律做好孕伏。
(二)仔细观察算式,发现和的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
1.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教师有节奏地读题,学生自主观察。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以上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都是9加几,得数都是十几。)
②以上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预设:9加的数不同,得数个位上的数也不同。)
③仔细观察9加的数和得数个位上的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的数少“1”。)
2.探寻原因,感悟算理。
教师提问:个位上少的“1”哪儿去了?(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预设:和9去凑10了)
【设计意图】观察时从相同点和不同点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规律,有助于学生对规律的整体感知,对规律背后所隐含原因的探索,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力求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不仅深化了对规律的认识,也深化了学生对“凑十法”的认识。
相交线与平行线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综合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练习2
用字母表示数单元测试
生活中的数据单元练习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组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练习1
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数学试卷2
直线与角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测试题5
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数学试卷1
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
七年级数学三角形同步练习
有理数达标检测
七年级数学多边形测验试卷2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第11章整章水平测试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
七年级数学第十四章整章水平测试
图形的全等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图形认识初步整章水平测试1
解一元一次方程同步测试
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测试试卷
七年级数学图形认识初步整章水平测试2
平行线与相交线试卷
七年级数学对数的认识的发展水平测试1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测试题6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测试题7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