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收藏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已有的对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画法。
成功之处: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学得也自然轻松,感兴趣。
2.依据特点,学习画法。在教例2时,我将例2和“做一做”的题目调换了一下,达到了由易到难便于接受的目的。教学中先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即先定点——定出每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对应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连点——依次连接每个对应点。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中紧紧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练习二十的第6题中,主要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来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不足之处: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
再教设计:
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践行
朴实的教学 真实的课堂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给学生舞台他定能绽放异彩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
对《口算除法》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再思考
基于APOS理论的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微博,微信延伸体微语文,微数学...
数学是多么重要的一门课程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设计
探秘粗心背后隐藏的真谛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意外的“惊喜”与“失落”
姿势改变命运。
高中数学说题示例
以四上“数学广角”为例谈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
《因式分解法》教学设计
感悟有效课堂的“精彩对话”
师生互动,构建趣味课堂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设计(第2课时)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计算和问题解决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综合应用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用列举法求概率
以生为本收获无限精彩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