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收藏
现象描述:
在听随堂课的过程中,我们走进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在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也许是因为是高年级的原因,很多学生不愿意发言。老师就找举手发言的两位同学作为代表在课堂上轮番进行发言。别的学生瞅瞅这个同学,再瞅瞅那个同学。一节课就这样下来了。当我和老师交流这个问题时,老师一脸委屈地说:“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我有什么办法?”
聚焦这样的片段,更多的是考虑课堂提问到底为谁而问?提问,到底为了什么?
课堂不能让学生成为“听课”者 感悟随笔
深度思考: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们看到老师的提问只是针对优等生。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收获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之所以学生成为听课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没有真正的走进课堂教学中,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聆听。这样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走向有效。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更是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成长、发展。这样,才能让课堂更有效。当学生成为听课者的时候,我想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让课堂走向低效的真正原因就是没有积极互动的参与。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享受过程,收获成长。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23.6《图形与坐标》课件(共2份PPT)
华东师大课标版八下一次函数(一)
课件华东师大版八下§16.1.2立方根
华东师大八下一次函数的图象(二)
25.2.1概率及其意义(3)课件ppt
华师大版八下§16.1立方根与立方根第四课课件
华东师大八年级下17.1变量与函数(1)
华东师大八年下一次函数的图象(一)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24.1测量课件+学案
华东师大课标版八年级下反比例函数
25.2.3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1)课件ppt
华师大版八下§16.1立方根与立方根第一课课件
23.2《相似的图形》课件(共26张PPT)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9.4解直角三角形3授课课件
24.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件(共16张PPT)
25.2.3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2)课件ppt
25.2.2频率与概率课件ppt
华师大八年级下17.4反比例函数课件
201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23.6图形与坐标课件(共26张PPT)
华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函数的图像
华师大版八下§16.1立方根与立方根第二课课件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23.5位似图形课件+学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19.4解直角三角形2授课课件
2015年华师大九年级上22.1一元二次方程课件(共22张PPT)
201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21.1二次根式课件(共16张PPT)
七年级下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华师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23.4《中位线》课件(共3份PPT)
华师大版八下§16.1立方根与立方根第三课课件
华东师大八年级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9.2勾股定理课件(一等奖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