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收藏
本周初带着学生一起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本来以为这节课很简单,重点讲解带箭头式子的列法即可,但是从第二天孩子们的作业反馈看来,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从作业反馈看来,相当一部分同学是知道答案但是不知道怎样列算式,或者列出的是加法算式。还有少数学生是只列了一步算式,可见孩子们对连减算式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当然如果能正确理解每一步算式的含义在最终写得数加单位的时候也不容易出错。所以本节课以及所有解决问题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对算式意义的认识。对于有一部分学生先用加法计算出分成几袋需要多少橘子,再用总数减去三袋橘子的数量,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加法思想的根深蒂固。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孩子用这种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正确的。想一想,孩子用这种方法也是有来源的,在本册书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教学中,“58个珠子,10个串一串,能穿几串?”在怎样解答环节中,教材给出的两种策略,圈一圈和数的组成,其中说到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而在第六单元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中,孩子用加法先试算出28里面有3个9,还有1个一,所以这样思考也不能算错。那如何引导孩子们用减法来思考这类问题呢?我想应该把加减两种方法的利弊对比一下,再让学生得以优化选择。具体有哪些利弊,我目前只想到了两点,但怕是还不能对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产生冲击,还请其他同行给出指导建议。我也会继续思考下去。
通过这节课的作业反馈以及对这节课的反思我觉得平时课堂要培养学生清晰表达。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说清怎样解答,为什么这样解答。给学生表达的框架,平时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结合前后知识进行系统备课。备课时,根据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知识进行提升。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本课知识与前面知识的不同,与后面知识的联系。以上就是对这节课的反思。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综合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4单元综合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练习卷
情境创设是学生热爱数学之泉源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口算自测题
浅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以学习者为中心 提倡参与式自学模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位换算》总复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应用题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计算》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竞赛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综合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专项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综合试卷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验收卷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经典习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竞赛题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步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阶段测试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