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景化教学的效果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景...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议初中数...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景化教学的效果

2018-01-19 收藏

情景教学法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一定的情景,更易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但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情景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还有待提高,需要教育者进一步去探索。

一、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情景化教学逐步走进了初中数学课堂,并且也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从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来看,许多教师已经转变了一些传统数学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一定的数学情景进行教学,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教师为了应付教学盲目使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评价中评价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部分教师为了应付学校公开课,且能在教学评价中取得好的名次,便不去考虑讲授的教学内容适不适合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盲目地跟风使用,导致创设的教学情景与教学内容相背离。

2.教师只重视教学速度,忽视了师生的互动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重,教师为快捷地进行教学,便将数学知识都制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放映,速度是提升了不少,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授课速度,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毫无交流可言,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情景化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情景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设置相应的情景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发散式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思维活跃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数学情景化教学有利于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懂得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创设有效的情景化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初中数学教?W朝着好的趋势发展。

三、开展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的方法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师生融洽关系

创建有效的初中数学情景教学,教师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跟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时的短板,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教材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一上课就将抽象的数学公式理论搬出来,抑或让学生直接进入教学实战环节,看完习题就做题。教师这样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更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思考,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情况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创设有效的情景教学,将适当的数学教学内容完美地呈现给学生,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分析,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讲解有关圆形面积的公式,即S圆=πr2。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有关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如,有学生提出“在一个半径是1.6 m的圆形的浴室中铺设正方形的地砖,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50 cm,那么能铺设多少块儿地砖?”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加强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逐渐在此过程中巩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获得了新知识、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鼓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情景进行有效教学外,还要采用鼓励机制对学生加以肯定。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鼓励的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使学生可以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