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1
收藏
听了张老师《长方体的认识》一节课,综观整节课,有以下特点:
教师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形状进行观察,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中,教师设计许多活动让孩子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建构新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拼一拼,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对长方体有较全面的认识。其中“制作长方体”的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初步体会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来决定的。
本节课,老师注重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其次,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立体图形,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看出教师心中有学生,信任、尊重、依靠学生,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时教师和学生在一起研究问题,而不是给学生“讲课”,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喜欢。
分式的乘除(1)教案
梯形教案2
梯形2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2课时)教案
教案:平均数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教案
矩形导学案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2
菱形的性质(一)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二)教案
分式方程(一)教案
)教案: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教案:梯形
1.1.2 探索勾股定理(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二)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2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平均数(二)教案
频数与频率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三)教案
教案:矩形
16.2.2分式的加减教案
分式方程 教案
正方形(二)教案
正方形(三)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四)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