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5
收藏
《数的顺序》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填写“百数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所有曾经教过这一课的老师都深有体会,这课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较难,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用完整又流利的数学语言表达,而这节课中百数表的规律又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并会和同伴进行交流。“试一试”中的“田字框”和“十字框”更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需要通过好几节的训练才能让大多数孩子弄明白。
为了突破难点,在备课时我曾经有两种思考:一种是让学生先横着填3行,引导学生就观察这3行,找出横行,数列的规律,然后再根据发现的规律去填写表中剩下的数。这样思考是为了让学生能先发现表中一部分的规律再推广到整张表格,同时又分散了“试一试”的难点。还有一种思考就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过程,先完整地填表,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来完成“试一试”。考虑到因为是上公开课,如果按第一种设想去实施的话,整节课堂会很松散,不紧凑,层次不会很清晰,而且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也难以预设,担心自己难以驾驭,在数字没写全时就让孩子找规律,不知道是否提高了教材的难度。于是就选择了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先横着选几行读一读,发现每一行的前9个数的十位都不变,个位依次多1。再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应的练习。然后让学生竖着选几排读一读,找出竖排的规律:每一排个位不变,十位依次多1,随后也进行了相应的练习来强化对规律的认识。最后再让学生自由地找找斜行的规律。等发现完了规律以后,和学生一起用“魔力框”到百数表里框一框,再完成“试一试。”整节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清晰,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识规律,孩子们在观察,发现,交流的活动中慢慢加深了对百数表的认识,从对数的单纯的读写提升到每一个数在百数表里的位置。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比较积极,活跃,大家学得很愉快,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特别是在出示魔力框后,他们自己动手去框,去读,去思考,这样的过程让所有的孩子手、眼、脑一齐发挥作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可能在发现规律的环节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能够全部完成,学生练习的还太少,没能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8.1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共18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3.1平行线的性质课件+练习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2005年点线面体(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实数(2)课件(共26张PPT)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9.1.2不等式的性质(1)课件(共25张PPT)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
第六章实数小结与复习课件(共26张PPT)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人教版七年级
垂线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课件(共20张PPT)
课件新人教版§1.4.2有理数的除法(两个课件)
课件新人教版§1.2.3相反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1相交线》课件(19张PPT)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件(共31张PPT)
课件新人教版§1.5.1有理数的乘方(两个课件)
10.2直方图课件(共24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1.2垂线》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8.1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共11张PPT)
10.1统计调查课件(共22张PPT)
2005年点线面体[上学期]
课件新人教版§1.3.2有理数的减法(两个课件)
课件新人教版§1.2.1有理数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课件(共17张PPT)
课件新人教版§1.5.2科学记数法(教案+课件ppt)
平均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人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