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5
收藏
《数的顺序》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填写“百数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所有曾经教过这一课的老师都深有体会,这课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较难,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用完整又流利的数学语言表达,而这节课中百数表的规律又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并会和同伴进行交流。“试一试”中的“田字框”和“十字框”更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需要通过好几节的训练才能让大多数孩子弄明白。
为了突破难点,在备课时我曾经有两种思考:一种是让学生先横着填3行,引导学生就观察这3行,找出横行,数列的规律,然后再根据发现的规律去填写表中剩下的数。这样思考是为了让学生能先发现表中一部分的规律再推广到整张表格,同时又分散了“试一试”的难点。还有一种思考就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过程,先完整地填表,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来完成“试一试”。考虑到因为是上公开课,如果按第一种设想去实施的话,整节课堂会很松散,不紧凑,层次不会很清晰,而且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也难以预设,担心自己难以驾驭,在数字没写全时就让孩子找规律,不知道是否提高了教材的难度。于是就选择了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先横着选几行读一读,发现每一行的前9个数的十位都不变,个位依次多1。再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应的练习。然后让学生竖着选几排读一读,找出竖排的规律:每一排个位不变,十位依次多1,随后也进行了相应的练习来强化对规律的认识。最后再让学生自由地找找斜行的规律。等发现完了规律以后,和学生一起用“魔力框”到百数表里框一框,再完成“试一试。”整节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清晰,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识规律,孩子们在观察,发现,交流的活动中慢慢加深了对百数表的认识,从对数的单纯的读写提升到每一个数在百数表里的位置。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比较积极,活跃,大家学得很愉快,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特别是在出示魔力框后,他们自己动手去框,去读,去思考,这样的过程让所有的孩子手、眼、脑一齐发挥作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可能在发现规律的环节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能够全部完成,学生练习的还太少,没能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测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综合试卷
教学心得 要考试了,关注一下导致小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有哪些?
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善待错误 等待美丽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检测试卷
数学课上也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四年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步试卷
小学教师心得 让数学教学成为一种文化
小学数学建构式生态课堂心得体会
雕琢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新学期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些思考
关注“两基”,我们在路上
2016年高考数学改善做题慢的技巧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数学课中巧用电教媒体
一年级数学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多彩的、高效的数学课堂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同步试题
让阅读引领孩子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
如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一年级数学课堂的实践和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次模拟复习题
2016年高考数学新题型归纳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