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自选标准分类》教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自...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自选标准分类》教案设计

2017-03-13 收藏

第2课时 自选标准分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自选标准分类》教案设计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自选标准分类》教案设计2

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计数方法。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并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1.关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开始,为了能使学生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创设了“拔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为参加拔河比赛的人分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复习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注意有条理地呈现教学内容,系统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在教学中,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整理,有层次、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体会到知识的层层递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卡纸 空白的表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经常做游戏吗?这里有20名同学要参加拔河比赛,你们能帮他们分一下组吗?

(课件出示图片:10名男同学,10名女同学)

预设

生1:10名男同学一组,10名女同学一组。

生2:一组10名同学,5名男同学,5名女同学。

师:你们喜欢谁的分组方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生2的分组方法,因为这样分组比较公平。

师:是的,我们做游戏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每组的力量是否均衡,这样游戏才公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组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上课的开始,创设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为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分组,既重温了之前学习的分类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目的性,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新知

1.出示教材28页例2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提供的信息。

提问:图上都有什么人?这些人要做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明确图意,知道要解决的是“怎样分组”。

(2)自主选择分组标准。

师: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这些人分成两组,注意统计一下每组的人数。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分组的方法,并用之前学到的分类计数的方法呈现分组的结果。

(3)展示交流分组的结果,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师:你们分别是按什么标准分组的?把分组的结果展示出来。

生1:我是按大人和孩子分的,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生2:我是按男、女分的,男的有6人,女的有6人。

生3:我是按家庭分的,每组两个家庭,一个男孩家庭,一个女孩家庭。

(4)讨论分组的意义。

师:大家看一下,你们比较喜欢哪种分法呢?为什么?

预设

生:我比较喜欢生3的分法。因为生3的分法每组的力量比较均衡,做游戏比较公平。

小结:我们在选择分类标准时,要考虑一下实际需要,如给题目中的这些人分组是为了做游戏,我们就要根据做游戏的需要确定分组标准。

2.制成统计表。

课件出示一种用文字呈现的分类结果,这是一位同学记录的分类结果,老师把它变一变,让它更简单、更清楚。

课件演示:在这种呈现方式的基础上加线,把单位统一写到前面。如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自选标准分类》教案设计3

师:现在请你们按照这种方法把另外两种分组方法也整理到表格中。

3.体会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讨论:(1)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小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但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数据加起来的总数是一样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