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1)》教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1)》教案设计

2017-03-13 收藏

第2课时 解决问题(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1)》教案设计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1)》教案设计2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如下:

1.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数学信息,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注重对解题步骤和策略的巩固和强化。

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之后,及时地对解决问题的经过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而有条理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对解题步骤及方法的掌握,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练习,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练习题:小红要写12个大字,已经写完了7个,还要写几个大字?

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计算还要写几个大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20页例5。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师:问题是什么?

生: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来。

2.选择有用的信息。

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

摆一摆:教师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制成纸条,让学生把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已知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的条件。

3.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你能把用文字表述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提问:求还有几人没来,怎样列式呢?

生:16-9=7(人)。

提问: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

生:16表示踢球的总人数,9表示已经来的人数,7表示没来的人数。

4.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强化记忆。

(1)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

提问:“还有7人没来”,解答正确吗?你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预设

生1: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生2:7+9=16(人)。

小结: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用加法来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2)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共分为几步?

(生总结)

提问:是不是我们找到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时都要用到呢?(不是)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①通过看图和文字信息,获取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②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③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