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课题 |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后,只有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楚退位减的过程,才能突破重点、难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结合这些,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制造认知冲突,感受退位的必要性。
新课伊始,让学生计算36-5,并说出自己的口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出示导入环节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36-8,然后让学生按照36-5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引出6减8不够减的问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能够增加学生继续探究的心理需求。
2.动手操作体验,建立退位的直观表象。
在产生认知冲突后,让学生根据手中的小棒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不够减的问题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先“打开1捆再减”,为退位建立直观表象。然后鼓励学生思考“打开1捆后还怎样减”,让学生理解算理,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5分钟)
问题导入(详见名师教学设计片段一)。
根据老师的年龄与自己的年龄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1.算一算。
34+6= 58-7=
76-5= 27+5=
89-9= 47+8=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36-5=□。
组织学生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36-8=□。
观察:这道题与上一道题有哪些不同?
3.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想怎样解决不够减的问题。
4.组织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计算过程。

5.通过上面的学习,怎样解决个位不够减的问题?
1.计算后交流方法:先算6-5=1,再算30+1=31。
2.通过观察得出: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
3.动手操作,根据小棒的拼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派代表汇报。
解题思路:
思路1:先打开1捆小棒与6根合起来,再减去8根,然后与20根相加。
思路2:打开1捆小棒,先减去8根,再与26根相加。
……
5.讨论后总结:先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减一位数,或者用10直接减一位数,然后与十位上剩下的数相加。
2.想一想,算一算。
(1)47-8=□
先算□-□=□,
再算□-□=□。
(2)36-9=□
先算□-□=□,
再算□-□=□。
3.填一填。

三、训练深化。(12分钟)
1.完成教材70页“做一做”1题。
2.完成教材70页“做一做”2题。
1.根据情境图自主填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根据教材提示自主解决。
四、总结收获。(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三联考数学试题4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10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7
高三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理科)
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数学试卷
等差与等比数列综合能力测试题
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数学
高三联合试卷数学卷
高三模拟测试数学试题
高三年级质量检测(三)数学试题
高三模拟练考题(二)
高三第四次月考数学试题
抛物线的概念、性质、几何意义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9答案
抛物线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高三年级质量检测(五)数学试题
高三教学测试卷(一)
函数的综合应用2
第一学期高三数学综合测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数学试卷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数学试题5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答案数学试卷
高三第一章概率与统计单元测试题(理)
平面、空间的两直线
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数学试卷A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9
高三第四次月考数学试题答案
调研测试题高三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数的极限及函数的连续性复习指导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