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估算》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估算》导学案设计

2017-03-13 收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估算》导学案设计1

课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估算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本设计首先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自主找出相关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解题的方法,只要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都应对学生的方法给予充分地肯定,不断地鼓励学生创新,结合实际,想出新的方法,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迁移与类推是学习新知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本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找近似数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估算取近似数时,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从而培养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复习旧知。

(1)31+52≈  42-29≈

(2)583接近(  ),2197接近(  )。

2.揭示课题,板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估算。

1.(1)口算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估算。

52+63≈  68+21≈

59-22≈  94-23≈

99+18≈  73+18≈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13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3.指导学生优化算法。

4.组织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

5.引导学生思考:358的近似数应该是400,为什么我们要估成300?

6.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7.指导学生验证结果。只要想的合理,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

8.引导学生总结估算的步骤和估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观察情境图,交流对题意的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方法1:先把358和218相加,再把结果和500进行比较。可是358+218还不会算。

方法2: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358超过300,218超过200,所以358+218的结果一定大于500,自然不够。

3.小组讨论得出:估算更适合本题。

4.讨论后汇报:先找到近似数,再进行估算。

5.小组内讨论后交流:这道题中把358估成300更容易解决问题。

6.讨论后总结:解决问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近似数的。

7.独立尝试验证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

8.(1)回忆估算过程,归纳出估算的步骤:先找到合适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口算,最后判断能否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估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估算时,近似数的取值可大可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下面的这些数分别最接近哪个整百、整千数?

388最接近(    )

172最接近(    )

139最接近(    )

822最接近(    )

2394最接近(    )

1693最接近(    )

6727最接近(    )

3.洗衣机1275元、豆浆机886元,妈妈带了2000元去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5分钟)

1.完成教材96页“想一想”。

2.完成教材98页5、6题。

1.小组内自主探究,展示结果。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长江小学三年级有学生189人,四年级有学生214人,三、四年级大约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