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导学案设计课题 | 单式折线统计图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现代心理学关于迁移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对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掌握得牢固,且又善于分析思考,那么所学的知识、技能、概念会对另一种知识、技能、概念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推动,这就是学习的正迁移。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先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再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突出对统计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统计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充分利用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堂活动卡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 1.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导入新课。 | 1.观察情境图,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在练习本上尝试绘制出条形统计图。 2.独立观察并汇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 )。 (2)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出( )变化情况。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 1.引导学生收集例1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未描点的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横、纵轴的意义。 (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纵轴0~390的部分为什么用折线表示? 3.指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1)课件演示表示2006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点的标法。 (2)组织学生把其余各点在统计图上标注出来。 (3)组织学生反馈各点的标法。 (4)引导学生用线段连接各点。(注意线段不要超出两点的长度) 4.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5.引导学生总结两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出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6.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7.讨论:在实际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 1.观察统计表,发现并交流其中的数学信息。 2.观察教师出示的统计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1)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 (2)纵轴0~390的部分表示的数与上面的不同,所以用折线表示。 3.(1)观察演示,并思考点的标法。 (2)独立标点,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3)反馈各点的标法。 (4)用线段顺次连接各点。 4.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5.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后分小组汇报。 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和名称;横轴、纵轴包含的统计项目、统计数据和单位名称都一样;两种统计图都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由直条构成的,折线统计图是由点和线段构成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6.独立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7.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 2.小明把昨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记录到下面的统计图中。 (1)小明每(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 (3)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4)如果小明统计的是我国北方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你觉得这一天应该在哪个季节?请说明理由。 3.下面是李亮家旅行期间的行车情况统计图。 (1)李亮家旅行共行了( )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 (3)不算休息,李亮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4.下面是我国近些年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情况。 2010年:6次; 2011年:11次; 2012年:15次; 2013年:18次; (1)根据这些信息绘制折线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14年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吗? |
三、反馈练习,巩固应用。(15分钟) | 完成教材105页“做一做”。 | 观察统计图,集体汇报答案并订正。 | 5.实践活动:根据课前调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2分钟) |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导学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初一数学上册应用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圆柱的体积》导学案教学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方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备课方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相关知识》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快乐成长》公开课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综合应用》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备课方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17年高考数学考点详解及预测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备课方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质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橘子》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