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本节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解题要求上,从根据给出的多余条件分析后直接计算,到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经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进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解决一个问题所必需的条件,剔除多余条件,初步懂得从一个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并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学目标,我对本节的教学做如下反思:
满意的地方:整节课流程完整、注重引导学生,多以问题形式出现。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突出重难点。其中,计算方法的探究中,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练习题中,火眼金睛、我是解题小专家等设置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1、教育机智欠缺。在火眼金睛的题目中,只要求学生找出多余条件。而班上一个孩子靳家宝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却说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当问他多余条件时,他却不知道。我当时给孩子的回复是:“题目要求我们是找多余条件,而不是让我们写答案,再思考一下。”这样的语言仅仅是告诉孩子要根据题目要求去做题,并没有达到引导的作用。若我用追问的方法“你是怎么算的?你用了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没有用上?那么没有用的条件就是多余条件。”用这样一连串的追问,那么孩子最终肯定明白什么是多余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多总结这样的事例,以备突发状况。
2、课时容量较小。看过课本、读过教学参考书,也借鉴教案书后,自己编写教案,设计这节课。一个课时的量,当时觉得是刚刚好。在实际的教学中才发现课时容量有点小。课的预设和生成有些差距。所以在备课时更应该做充分的准备。
3、我是解题专家部分习题的设置,层次不太分明,习题提升度不够。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道题目,三道都和例题同类型,属于基础知识的题目。最后一道题目是用加法做的,也属于基础题目范畴。我们在习题的设置中,应当体现习题的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适当的知识,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下生,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对于优生,要求他们做稍有难度的题目。以后再备课中,应重视这点,设计习题时一定要有层次性。
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思考和提高的过程,感谢这次公开课,让我静静地思考。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1
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小学苏教版第1册数学教案(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9加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2017届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复习题2
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
课题:数铅笔
还缺几个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意义
10以内连加连减
7的乘法口诀(ZHUAN)
第一节:认识人民币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7
2017届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复习题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人民币的认识
小学数学人教第十一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认识10
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0
桌子有多长
加减混合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9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