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4
收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第82~83页。
教学要求: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2.通过走数字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3.以小小邮递员游戏,主要使学生经历根据答案选择算式的过程,从中感受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
4.数学投掷游戏。主要渗透统计思想。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教具准备:
铃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数字迷宫图,方格图,课件,小旗。
教学难点:送信、跳方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想)不过老师需要从中选出三个小助手,谁愿意?(挑人)好了,咱们出发吧!
二、介绍游戏规则
1.出示数字迷宫图。(课件:数字迷宫彩虹图。)
这个数字迷宫图是通往数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教案|人教课标版作者:Siny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第82~83页。
教学要求: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2.通过走数字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3.以小小邮递员游戏,主要使学生经历根据答案选择算式的过程,从中感受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
4.数学投掷游戏。主要渗透统计思想。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教具准备:
铃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数字迷宫图,方格图,课件,小旗。
教学难点:送信、跳方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想)不过老师需要从中选出三个小助手,谁愿意?(挑人)好了,咱们出发吧!
二、介绍游戏规则
1.出示数字迷宫图。(课件:数字迷宫彩虹图。)
这个数字迷宫图是通往数学乐园的必经之路。走出迷宫的规则是:按照从1~9的顺序走,而且必须是相邻的两个数字。迷宫分左右两个出口,分别通往两个游戏去,顺利通过的同学可得到一张精美的门票。(出口处有两个同学发票。)走错的需停下,回答一道口算题,再继续往前走。
2.介绍对口令的游戏规则。(课件)
这个游戏是以击鼓传花的形式来完成。小队长拿出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说:我说几,铃鼓传给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说:几和几组成几。依次类推往下传。如果有说错或重复的,小队长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行。
3.介绍投掷游戏的方法。(出示课件。)
首先小队长从参加活动的同学中选出两名记分员和三个拾球的同学,并将剩余人员分成两组排好队进行投掷。(红星队与红花队)边投边记录,每进一个球,就用磁性黑板上贴上相应的标志。最后根据进求的多少,决定胜负。
4.小小邮递员。
小队长在参加此项活动的人员中,选出2个检信员和2名监督员,将其余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人拿一封信。小队长一声令下,两队同学同时跳方格,每跳一格,就用前一格算式的得数与下一格相加或相减,边跳边说。跳完后将投入与其信中得数相同的信箱中,无法报到的信可以投进没有编码的信箱中。优胜队,每人可得到一面小红旗。
师:同学们,今天在数学乐园里大家玩得开心吗?
生:
师:咱们下次再来玩。
注:以上活动均由小队长负责实施、轮流进行。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教案|人教课标
垂线(第一课时)
不等式的认识
初中数学应用型问题
相交直线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第3课时)
七上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去括号”
乘法公式(1)
5.2单项式的乘法
抽样调查
5.1同底数幂的乘法(2)
从立体图形到视图
用字母表示数(1)
9.1.2不等式的性质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直线平行的条件(3)
《可能性的大小》课后反思
5.3平行线的性质
3.1字母能表示什么
2.4旋转变换
不定方程
等体积问题应用题
5.4乘法公式(2)
储蓄利率、打折问题
第5.6节同底数幂的除法
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
8.2代入消元法
第八章小结与复习
8.2消元(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