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收藏
本次磨课课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上下》。初看教材,感觉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认知基础,教学应该相对轻松。但是通过不断地解读教材、上课议课、修改教案,发现看似简单的一节课,教师要想讲清楚,使学生真明白,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经历多次备课,反复磨课,使我意识到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就在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充分解读和了解。
一、对教材的解读使教师明白教什么
从表面来看,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会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师不教,学生也会。其实深入解读教材,发现简单的表面下面蕴含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最初的教材解读中,我们对教材的解读有以下几点:
1、《上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根据学生日常积累的经验来看,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参照物”容易被忽视。因此,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2、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及“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新授环节,设计让学生用“上下”说物体的位置,并关注学生用不同参照物说2个物体的位置及理解3个物体时“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我自认为对教材的解读已经够全面、深入了。但是通过第一轮的磨课,老师的指点,发现在对教材的解读中缺少让学生通过“同一参照物描述不同物体位置”的理解。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能“想当然”,必须塌下身子仔细研究、反复琢磨。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一个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明白教什么,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呈现一个饱满、有效率的数学课堂。
二、对学生解读使教师清楚怎样教
在对教材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我对新授部分设计了4个环节,一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二是为了体现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卫星运行时间》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确定位置(一)》同步练习题
冀教版数学四上:《除法》同步练习题(1)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2016年)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空间与图形》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探索与发现》同步练习题(1)
2016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旋转与角》同步练习题
冀教版数学四上:《认识角》同步练习题(1)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栽蒜苗》同步练习题(1)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相交与垂直》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统计》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走进大自然》同步练习题
2016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冀教版数学四上:《认识线》同步练习题(2)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平移与平行》同步练习题
西师大版数学四上:《笔算除法》同步练习题(2)
人教版《分数应用题(二)》练习题
小学数学优质课]《认识圆柱体》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神奇的计算工具》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线的认识》同步练习题
必备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上:《亿以上数的认识》同步练习题(2)
苏教版数学四上:《角的度量》同步练习题(2)
西师大版数学四上:《笔算除法》同步练习题(3)
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卷
苏教版数学四上:《角的度量》同步练习题(1)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栽蒜苗》同步练习题
冀教版数学四上:《计算器》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温度》同步练习题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