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1
收藏
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定义新运算是用某些特殊的符号,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特殊算式的运算。在定义新运算中的※,〇,△……与+、-、×、÷是有严格区别的。解答定义新运算问题,必须先理解先定义的含义,遵循新定义的关系式把问题转化为一般的+、-、×、÷运算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若A*B表示(A+3B)×(A+B),求5*7的值。
分析 A*B是这样结果这样计算出来:先计算A+3B的结果,再计算A+B的结果,最后两个结果求乘积。
解 由A*B=(A+3B)×(A+B)
可知:5*7=(5+3×7)×(5+7)
=(5+21)×12
=26×12
=312
例【2】 定义新运算为a△b=(a+1)÷b,求的值。6△(3△4)
分析 所求算式是两重运算,先计算括号,所得结果再计算。
解 由a△b=(a+1)÷b得,3△4=(3+1)÷4=4÷4=1;
6△(3△4)
=6△1
=(6+1)÷1
=7
例【3】 对于数a、b、c、d,规定,< a、b、c、d >=2ab-c+d,已知< 1、3、5、x >=7,求x的值。
分析 根据新定义的算式,列出关于x的等式,解出x即可。
解 将1、3、5、x代入新定义的运算得:2×1×3-5+x=1+x,又根据已知< 1、3、5、x >=7,故1+x=7,x=6。
例【4】 规定:符号“&”为选择两数中较大数的运算,“◎”为选择两数中较小数的运算。计算下式:[(7◎3)& 5]×[ 5◎(3 & 7)]
分析 新定义运算进行计算时如果遇到有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
解 [(7◎6)& 5]×[ 5◎(3 & 9)]
=[ 6 & 5] ×[ 5◎9 ]
=6×5
=30
例【5】 如果1※2=1+11
2※3=2+22+222
3※4=3+33+333+333+3333
计算:(3※2)×5。
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a※b中的b表示加数的个数,每个加数数位上的数字都由a组成,都由一个数位,依次增加到b个数位。
解 (5※3)×5。
=(5+55+555)×5
=3075
小结 解决新定义运算问题,首先理解新定义符号的含义,严格按新的规则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按原来+、-、×、÷运算法则合并使用,但可以根据不同的定义归纳出相对应的运算规律,因此解决新定义问题的关键是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及适应能力。
倾斜角与斜率课件4
函数课件2
全集与补集课件3
对数及对数运算课件3
函数的表示方法课件
倾斜角与斜率课件2
倾斜角与斜率课件1
条件结构课件1
函数模型应用实例课件2
圆的标准方程课件1
函数课件1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课件9
函数应用课件3
函数应用课件2
二次函数的性质课件1
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课件1
函数概念2课件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课件
函数应用课件6
倾斜角与斜率课件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1
函数应用课件4
交集与并集课件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课件2
二次函数的图像课件1
导数及其应用课件14
函数应用课件5
平面课件2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