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单元分析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单元分析

2017-01-10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本学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有趣的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本单元有3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五)。

1.成长小档案

“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

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共分为4个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认识图形和认识钟表。

(1)“20以内的数”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是使学生熟悉0~20各数的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的序数含义。

“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复习。

教材采用“分类”加“举例”的方式,对所学习的计算进行整理。这样的编排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对所学算式进行整理,另一方面是对计算方法进行回顾。

本学期所学习的计算分为加法和减法,其中加法又分为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学生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应能将算式进行分类,能按要求举出每一类的例子,形成对所学计算的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能结合具体算式,对计算方法进行回顾0。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准确判断出怎样计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认识钟表”的复习。

认识钟表的复习主要是整时的认识与表示。可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快到几时”和“几时过一点儿”的练习。

(4)“认识图形”的复习。

主要是学习了常见的4种立体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能辨认这些图形。

对“有趣事情的回顾”也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形式上的有趣,二是内容上的有趣。这样安排,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对数学活动的说明

教材在总复习的第二部分,安排了3项有趣的数学活动:活动1是针对数的认识和认识钟表的巩固与提高;活动2是针对计算的整理与巩固;活动3是对认识图形的巩固与提高。这样的编排达到了如下的效果。

(1)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对数的认识。

活动1设计了“走迷宫”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同时通过6个问题,针对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位值、数的排列规律和认识钟表等方面进行了练习。这样设计,用同一素材把同一领域的内容串联起来,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又可使学生获得对本册教学内容的整体感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对数的认识。

(2)在观察比较中感受数学规律。

活动2将本学期所学习的全部加法计算进行了整理,共计121道题。教材用粗线将这些算式进行了划分,左上部分是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共21题;中间是得数在5~10之间的加法,共计45题;右下是得数在10~20之间的加法,共计55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3次整理加法表的经历。本次整理与以往所不同的是,不是直接对加法算式进行排列,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每一行与每一列的交点位置上,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给予指导。

在整理算式的基础上,教材通过3个问题和小精灵的提示,提出了如下要求: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加法,并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能从多角度发现有趣的排列,感悟排列的规律;感悟得数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加数的变化规律;整理学过的减法表。

(3)在拼摆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3是对所学图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材情境图以学生对话交流的方式,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学生通过对话和操作,分别对所学习的立体图形和图形的拼组进行了回顾。在情境图下面,教材又设计了两个图形拼组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对图形特征的感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积累了活动经验,另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综合练习

练习二十五是对全册教材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对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要突出结构性和关联性。

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如一起画“知识树”、一起“串珍珠”等。先让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了什么,将一个一个知识点写在一颗颗“珍珠”上或一个个“大苹果”上,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将这些苹果挂在大树的什么位置、如何将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通过交流与讨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并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对所学内容的训练,要体现趣味性和针对性。

在期末总复习阶段,由于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因而容易丧失学习新鲜感。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另外,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简单归结为马虎、不认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建议用4课时教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