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9
收藏
主要内容
1、视图
用正投影的方法,把物体轮廓形状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
2、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3、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a)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如果把它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称为长,前后方向的尺寸称为宽,上下方的尺寸称为高。则主、俯视图都反映物体的长度;主、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高度;俯、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宽度。
b)三视图的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主、俯视图长度相等且对正;主、左视图高度相等且平齐;俯、左视图宽度彼此相等。
4、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a)主视图反映物体左右、上下方位对应关系,前后则重叠;
b)俯视图反映物体左右、前后方位对应关系,上下则重叠;
c)左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前后方位对应关系,左右则重叠。
d)以主视图为准,俯、左视图中靠近主视图一侧均表示物体后面,
远离主视图一侧均表示物体前面。
5、画三视图的基本方法
a)确定主视方向。一般选取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结构特征的一面作为注释方向。
b)布置视图。按三视图的位置关系,画各视图的定位线,如中心线或某些边线。
c)一般从主视图画起,按投影规律,再画另两个视图。
d)按线型要求,描粗加深物体轮廓线,完成三视图绘制。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北京版数学一上《认数9、10》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认识〉、〈、=》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六、表内乘法和除法(二)》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认识序数》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8、7、6加几》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二上《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一上《认数0》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学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四、观察物体》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一)》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除法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二上《6-9的乘法口诀求商》学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平移》word教案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混合运算》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整理与复习(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二上《5的乘法口诀练习》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及答案 1》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比一比》教学设计1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说一说》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比一比》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练习四》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4
北京版数学一上《练习十》教学设计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