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4
收藏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上好本节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复旧引新——探索新知——巩固提高三个环节。
一 复旧引新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通过 “小精灵”出的2组题,复习了数的分解,“1和几组成几”与“1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为接下来学习“9加几”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 探索新知
因为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所以,我又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计算“还有多少盒饮料?”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个层次是探究算法。首先,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突出凑十法的教学。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箱子外的4盒饮料,箱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10盒呢?(1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面的4盒)。我们就从右边4根小棒中拿1根到左边9根中凑成10……通过操作、观察、口述操作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方法的探寻过程中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保证了在进位加法中的有效迁移。
第三个层次是鼓励孩子们看图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逐步熟练“凑十法”。通过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技术9+3=?9+7=?让学生把操作、思维、语言融为一体,达到在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并总结了儿歌:9加几不用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9加几的凑十法的理解。
三 巩固提高
为了让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我设计了“钓金鱼”、“摘葡萄”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既强化了新知,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内化了所学知识。最后“摘葡萄”游戏中出现的“8+6、7+6”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继学习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一道小学三年级数学题的标准答案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乐群杯”竞赛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教案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案
青岛版四年数学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在线做)
青岛版四年数学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专项题(在线做)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末知数》解应用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竖式计算题(在线做)
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加法》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卷
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