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0
收藏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2016年12月1日,我们学校数学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校级公开课展示。我讲解的是《认识钟表》这一节课,现把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多媒体课件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课件所牵引。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专家型的教师来说,课件应该是为他所用,而不是教师的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着课件走。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灵活机动,巧用教育机智。我之前总是先制作课件,然后根据课件去进行教学设计。然而,贾校长细心地告诉我:“小冉,你把顺序弄反了。教学设计要走在课件的前面,你的课件是围绕你的教学设计而展开的。”这也使我深深体会到自身的不足。
2、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在练习训练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反复说、反复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并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在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在拨6时整的时候,错误地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弄反了,他拨的是“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而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发现。通过这节课,我也反思自己:课堂上,要多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其实,这是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
4、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要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关于教师“板书写什么?”“怎样板书才能简而意赅、事半功效?”的问题,我也深思了好久。最基本的一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最应该板书的。而我却板书了其他内容,唯独教学重点“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这句话却忘记了板书。追本溯源,还是因为自己在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没有把板书的设计做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教案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练习课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习
2013-2014第二学期《角的度量》教学案例及反思
《亿以上的数的读法》教案
北师大版《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综合练习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教案
四年级下册《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亿以上的数的写法》教案
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角的分类和画法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试商方法的灵活运用》教案
《笔算乘法》教案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练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2课时)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写法
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