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30
收藏
【教学内容】
课本第85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难点】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导学案
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图形、直尺等。
【情景导入】
自从上次举行了龟兔大赛,小乌龟得了冠军后,小兔子深深地知道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所以它决定再和小乌龟赛一场,并请了老虎先生当裁判。听!虎裁判开始宣布比赛要求:“请小兔子沿着正方形跑道跑一圈,小乌龟沿长方形跑道跑一圈,先跑完一圈的就是冠军。”这时小兔子不高兴地说:“这不公平,我跑得长,它跑得短,这不公平!”
师:同学们,你能帮虎裁判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吧!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周长的知识,谁愿意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投影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进行新课】
1.导入。
每个小组有一些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探究。
(1)想一想:小兔子和小乌龟跑完一圈实际上是求什么,怎么求?
(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并加起来)
(2)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哪组的同学想的办法多。
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并计算。
(3)班内讨论,学生汇报。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
学生叙述思考过程:
6+4+6+4=20(厘米);
6×2=12(厘米)
4×2=8(厘米)
12+8=20(厘米);
(6+4)×2=20(厘米);等等方法。
(4)小结:这三位同学的算法都能帮老师把长方形的周长求出来,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为什么?
第三种方法最好,只需要两步就可以解决问题。
(5)学生再试着求正方形的周长,汇报计算方法及算理。
5+5+5+5=20(厘米)逐边加起来
5×4=20(厘米)4个5
(6)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
(7)那么小兔子和小乌龟的比赛公平吗?(公平)
【课堂作业】
1.判断对错。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如果把它平均剪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 )
2.完成课本第85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求长方形的周长,只要找准长和宽,在根据长方形的特点即可求得周长;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找准它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即可求得周长。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九第1~3题。
小学数学辅导:乘法的巧算方法
清思、反思、再思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答案参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同步练习题(上册)
2016年中考数学:命题老师分享复习要点
趣味数学故事 挑战出来的公式
必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5的乘法口诀》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教育叙事:做个笨老师
我参加小学的第三次“双指导培训”感想
双指导师徒结对体会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塑阳光心态,做幸福教师》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关于后进生》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2 《小数的加减法》教育经验故事
2016初三期中易错数学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一般运算法则总结
五年级数学周记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除法》练习题:苏教版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叙事
网络文章学习孙维刚师德事迹报告观后感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训练题:《数一数与乘法》
六年级数学周记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二则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随堂练习题:《做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导学案
一名老师的教育叙事
北师大版《数铅笔》教学实录
2016年中考数学4个快速高分捷径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上学期)
小学数学教师经验教学叙事《做个笨老师》故事例
走近“数学思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