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收藏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 9 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 )=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 9+1+5= 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 13 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 9 盒饮料,箱外有 4 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 9+4 计算。(板书:9+4)②演示 9+4 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 9+4 的得数呢?重述凑 10 的过程:放进箱里 1 盒是 10 盒,箱外面还有 3 盒,10 盒加上 3 盒一共是 13 盒。③说明 9+4 的口算方法。算 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 9+4 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 9+1 得 10,所以算 9+4,先把4 分成 1 和 3;9 加 1 得 10,再加 3 得 13。然后,在 9+4 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 9 人,女生有 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 9人与女生 6 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 9+4、9+6 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 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 加几)我们已经知道 9+4=13、9+6=15,那么 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 2 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 1 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做练习二十第 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案精讲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课时练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导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课时作业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Ⅱ)》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课外演练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课时作业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课堂强化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个课时)》教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课时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3《集合的基本运算》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教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精讲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3《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3.2《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1)导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应用创新演练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强化作业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导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导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3.3《函数的基本性质》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导学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3《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单调性(一)》教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13《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最大(小)值》教案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自助餐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第二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