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3
收藏
教学目标:加法引入,加法运算的实际含义之一,组合。
1、 通过合并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并能通过计数求得结果。
2、 知道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初步感知两个加数位置交换,结果不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建构的思想来处理学习过程,以达到建构加法的目的。
难点:探索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设计:
(一)引入阶段:
1、 启发谈话,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秋游吗?以前你们去过哪些地方秋游?有一个学校的小朋友他们上个星期去动物园秋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游玩了哪些地方好吗?(出示课本第25页第1题)
2、 你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学生1:有2只大老虎,有4只小老虎。
学生2:我看见了4只小老虎,2只大老虎。
大老虎和小老虎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老虎?
学生:有6只老虎。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着图数出来的。
学生:我是用手指显示出来的。
学生:我在每只老虎的身上放一片小圆片,根据小圆片的片数,就可以知道有多少只了。
学生:我是用计算条来得出数目的。
我们可以知道2只大老虎加上4只小老虎,一共有6只老虎。算式:2+4=6。有的小朋友是先数小老虎再数大老虎的,那么谁知道这加法算式应该是什么?4+2=6
这2个算式是什么算式?你会读这个加法算式吗?
生:2加4等于6;4加2等于6。
在这个加法算式中,+叫做加号;在加号前面的数我们叫做加数;在加号后面的数我们叫做加数;最后算出来的结果我们叫做和。
(二)探究阶段:
观察、比较加法算式。
(1) 小朋友真聪明,能在动物园里发现我们的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仔细观察刚才故事中的两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秘密吗?
①都使用了2、4、6这3个数。
②2、4在加法算式中的位置不一样,而和6没有改变。
2、4的位置怎么不一样?(交换了)你数的先后顺序不同,你会得到不同的加法算式
③在算小老虎和大老虎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老虎时我们可以用加法来算。
(2)小结:在算小的动物和大的动物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动物时我们可以用加法来算。
(三)应用阶段:
(1)出示三幅图讲故事、写算式。
(2)看着三个加法算式,6+1=7,2+5=7,4+3=7编出三个小故事
(3) 你能看着上面的加法算式写出这些加法算式的交换题吗?
(四)拓展阶段:
(1)你能不能用4、7、11这三个数字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并说说它的小故事?
(1)学生开展想象力可以自编自画;也可以组成小组,写好后请别的小朋友编。
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在秋游活动中学习加法,改变以往的计算教学,确实使学生学得愉快,知识的掌握也很不错,尤其是口头编故事,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教学目标也实施的很好,对于加法交换律学生也能自己发现,自己小结。不过整节课由于只围绕秋游展开,编故事的时间花费很大,因此类似的练习较少,笔头练习的更少,所以最好再安排一节练习课,这样才能把知识学得扎实。
棱锥定义与公式总结
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图形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
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公式定理
初中数学多项式的四则运算公式定理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几何学悖论 -- 月亮的不解之谜
逻辑学悖论--无穷的倒退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
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简易逻辑重难点分析
不等式中的数形结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简单事件的概率
等比数列公式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
扇形的面积公式
高中数学函数部分的知识点归类总结
四边形公式定理
积化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集合与简易逻辑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角
利用数学思想处理三角函数问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