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3 收藏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体会高矮、长短概念的含义。
2.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学媒体:
课件(优秀课件比较高矮 长短.PPT)、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情境创设 | 情境引入: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 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
探究与体验 |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然后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 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
实践与应用 |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2.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 几名学生到前面进行排队活动,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和讨论排队的情况。 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 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可亲自验证。 学生直接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 排队的实践活动,即能帮助学生体会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一练中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
分式方程(一)教案
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频数与频率教案
教案:分式的加减法
教案:分式
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2课时)教案
)教案: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重心 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三)教案
分式方程(3)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别(2)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反比例函数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
分式的乘除(1)教案
分式方程教案2
矩形教案
从分数到分式 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分式的加减(1) 教案
分式方程 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教案
分式的加减法教案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教案
16.2.2分式的加减教案
反比例函数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