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正比例》教后反思正比例的教学,是在孩子们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孩子们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孩子们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是学习反比例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学反思查找精品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寻找相关联的两个量,然后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三个素材路程、速度,总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2、在观察中思考
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两个相关联的量,思考他们之间的特征,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所有孩子们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孩子们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敢于放手让孩子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做到:孩子们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4、在练习中巩固提升
为了及时巩固新知识,完成了练一练习题后,又设计了两道加深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圆的半径和圆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孩子们在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学会通过研究会判断,同时孩子们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引导孩子们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孩子们的归纳能力,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师个人教学总结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个人教学工作小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第七单元第七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奥运中的数学》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第七单元第八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数学教案
观《看一看》一课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习开始
小学数学期末反思 期末考试的“冒进”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五数备课组教学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二)》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课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师个人教学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教案
2018——2019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教学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猜数游戏》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复习不是“烫剩饭”,练习更不是“炒凉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搭一搭》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2018--2019学年五数下册教师个人教学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