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二则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二则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二则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二则

2016-10-28 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漂亮的十进制计数法 我喜欢数学,其中十进制计数法更让我对数学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是何等的智慧?简单的十个数字因为这种聪明的方法,变化无穷,大数小数全部搞定。所以每次教到这部分内容,我都试图将自己的这份佩服感染给学生。多年前,曾经上过这节的公开课,有数的发展历史引入,隆重推出十进制计数法。这次因为是刚合校,投影电脑都没有到位,无法展开给学生,只能口头介绍,效果大打折扣,还好,孩子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很感兴趣,在我的极力渲染之下,渐渐溢出钦佩之意,心下暗喜。于是游戏上场。十进制计数法中让学生扎实的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十分重要,为了让孩子们切身理解,我让他们自己变身计数单位,那他的座位自然就是数位了,按顺序排列,一排就成了一个生动的数位顺序表,每个孩子身临其中,乐滋滋的接受组数,解释数的任务,以此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数位顺序表,而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让一个孩子来当数字9他在数位顺序表示上移动,大家说出它代表的意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一向不主张孩子死记硬背,因为我当学生的时候就特别不喜欢背东西。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数位顺序表,我还想到了一种方法,试了几次,效果不错:用左手四个指头表示个级,大拇指表示万,然后类推,这样就把数位顺表带在了手上,随时都可以用。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比较大。

一直在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努力:让数学学习更接近数学的本质,让数学课堂更多一点文化气息,有时觉得自己像个声嘶力竭的叫卖者,总是见缝插针的把中国数学文化的点滴加入课堂,希望能够多多少少的渗进学生的思想之中,有时候看到一些孩子茫然的眼神,就觉得很可悲,希望我的努力能多少改变他们一点点。

--------------------------------------------------------------------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加强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在 国际上著名的“Cockcroft报告”指出: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这个报告确切地指出了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它可使人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无论是表达思想还是处理问题,都离不开交流。走进新课改的课堂,我们发现,最让人欣喜的变化莫过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唤醒,随之而来的是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很大的促进。但交流的深度、广度、效度还有待加强。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需要我们重视并进行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一、交流——需要氛围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学生在其中成长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更谈不上生生交流。偶尔有几次的问答,也是意料之中的一问一答,书本知识的形式化翻版。没有深度交流,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安排交流,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唱独脚戏”,学生只有听的份,哪有什么交流可言;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设交流的氛围,学生正襟危坐、循规蹈矩,一节课都在紧张中度过,不敢说话,不敢动手,哪敢交流。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交流”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态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让学生说话,多倾听学生的说话,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教师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在交流中修正自己,发展自己。要达到这样的境地。首先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课堂交流的重要性,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交流,否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想交流也没有机会交流。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多问几个“是什么”、“你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请说说理由”,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流的开展与深入。否则,教师听不进不同意见,棒杀不同见解,学生就会唯唯诺诺,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交流也就成了形式。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10克、20克和50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2 克、3克和5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喝一喝实际上是一种很直接简便的方法,由于教师的武断,学生就不敢说话了。如果教师这样说: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了。除了用口尝一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这样,学生就能够畅所欲言。

⒉教师要准备有效的材料

师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除了教师提供学生交流的时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说话以外,还应该准备有效的材料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准备材料、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次讲解练习时,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有8个小孩、2个大人一起去游植物园,成人票每人是8元、儿童票每人是5元、团体票每人是6元(5人以上、包括5人),请你设计购票方案,怎样买票较合算?题目一说完,有些人开始设计起来,不一会儿,大家都陆续有了自己的答案。

A生:我准备买8张儿童票和2张成人票。因为儿童票只要5元,成人票要8元。

B生:我准备10个人都买团体票,因为团体票6元,比成人票便宜2元。

C生:我觉得他们的方案都不是最便宜的。我准备让2个大人和3个小孩买团体票,再让其他5个小孩买儿童票。

这几个都是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没有总结,仍旧微笑着倾听,这就意味着允许发表更多的想法,很多学生得到鼓励胆子大了起来。一时间,教室竟像菜市场一样,你一句我一句,孩子们个个坚持己见,“吵”得好不热闹。“争吵”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争吵”需要理由,需要表达。在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争吵”的时候,教师开始进行“调节”。“你们的安排都很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各种方法比较一下,如何购票比较节省呢?”在一阵紧张的计算以后,许多同学沉默了。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方案使得票价太贵,并不划算。最后大家都认定最合理的方法是让3个大人和2个小孩买团体票,其他5个小孩买儿童票。

这一材料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所以积极性很高,交流热烈。由于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同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也就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讨论”“争辩”中积极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表达。

二、交流——需要广度

传统的课堂缺乏交流,而现实的课堂也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课堂成了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许多中下生没有参与数学交流,尤其差生,成了课堂的摆设。而他们同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新加坡教育部长在给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生命。如何关注每一位个体,使他们也参与交流并得到发展,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好生自不必说,他们是课堂的活跃分子,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增强课堂的热烈气氛,作为教师,自然高兴,但不能满足于几个好生的表现,而要深入课堂深处,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关注生理和心理有些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交流的广度,真正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