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后感二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读《给数学教师的101...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读《给数学...

读《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后感二

2016-10-28 收藏

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有较大的不同,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理解、转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需要以数学问题和相关材料为中心,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要让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就要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课内数学阅读

1.数学课堂中的数学阅读

(1)圈画批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低年级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细节,有时没有完全明确题意就急着列式,导致错误的产生。比如下面这道题目:

“书柜上层有25本书,比下层少10本,下层有多少本书?”在遇到这样的文字题目时,有的学生看到“25”、“10”和“少”,就选择用减法计算,这时圈画批注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在圈画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清数量关系,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以及学习过程中必须严谨的态度,从而减少错误的产生。

在圈画批注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手、口、脑并用,掌握画图表、摘录重点、圈点关键词等阅读方法,认真读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要让学生真正明白“每一个字,都是珍贵的,每一段句子,都是富有思想的”,通过研读使数学信息更明朗,问题更明确,为解决问题做充分准备。在数学阅读之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的信息,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采用提问、练习、解释、补充等方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述通过阅读获取的数学知识,解决学生在阅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使阅读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2)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

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逐步学会看课本中的图、式、文,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

①阅读教材主题图: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具有形象直观、内容简明、主体突出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主题图,领会图意,并把主题图与文

字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比如一下年级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可先组织小朋友自由看主题图,感受羊群里羊的只数比20只多得多,然后,让学生估一估大概有多少只羊,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培养数感。

②阅读例题:阅读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都有益处。当然,阅读例题不能只是让学生读读、看看,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二上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P9),“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带着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能合乘一辆车就是要求什么?”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通过数学阅读,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③阅读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等:数学语言有很多抽象的符号语言,许多数学公式、概念都只是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如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等。只有让学生通过阅读充分理解a、b、c只不过是个字母符号,它还可以替换很多的数,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学生才能把知识内化。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互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如二下的《平移与旋转》,借助动态直观的演示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较好的进行判断,但是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平移后的结果,学生有难度,利用阅读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难点。让学生阅读多个平移图,感受到要确定平移 几格,应该先在要平移的图形中确定一个点或者一条线,然后关注这个点或这条线的移动状况,找到平移后的相应点或线,通过图形语言的阅读为学生自己寻找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提供了思维基点。

(3)边读边想,促进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萌生

新教材例题呈现形式多样化,有的以情境图呈现,有的以文字形式呈现。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读懂图意(题意),在阅读中发现里面蕴含的数学问题。教师可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阅读模式,如引导学生思考:图(题)中讲了什么事情?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帮助学生有顺序、有层次、有重点地阅读,再把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2.建立数学活动室

在校内营造数学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阅读的世界。设立数学活动室,开辟数学阅读专栏,刊出同学们的阅读方法介绍、阅读感受、数学小论文等;建立数学图书角,介绍一些经典的书籍;创办学生的数学刊物,刊物的编辑、作者让学生自己担任;设立数学信箱,解答数学疑问等。

(二)课外数学阅读

课外数学阅读是数学课内知识的延伸与补充,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等相关材料,是学生积累数学语言,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容易激发兴趣的是那些益智、推理的小故事。除了数学课本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数学课外材料——数学报、学习辅导书、数学科普书籍、数学童话与故事等,使大部分学生有一份喜爱的报纸和1—2册的数学课外书,并及时开展同 学之间和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书可读,扩大他们的阅读量。比如从二年级开始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结合这一内容向学生重点推荐一些数学科普读物和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期刊、报纸,作为他们长期的课外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把他学习到的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等知识讲给老师、同学听,久而久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还使数学课外阅读这一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的自主行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

(三)数学实践活动

1.撰写数学日记

把阅读与日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小日记、数学读后感或自编数学童话,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去看世界,用数学的脑袋去思考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以充满童趣的笔触展现出来,及时内化、反思提高。

2.展示阅读成果

让学生人人参与搜集数学故事、数学歌谣、数学谜语等,并将学生搜集的资料做成展板,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记录阅读资料,如做读书卡、趣题集、数学手抄报等,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数学知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