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2
收藏
12月11日教研室成员来我校常规调研,汪主任听了我的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前我是这样思考的:学生在例题1中初步体验了替换的策略,教学例题2时要主动应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注意把握。如:提出的假设可以是多样的。教材呈现了两种比较典型的假设,即假设10只都是大船和假设大船和小船各5只。另外开展替换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多样的,图画枚举和列表枚举等,这些都是已经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能力应用这些策略。结合使用画图、列表、枚举,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综合而灵活的。
教学例题2时,一是组织猜想,引发假设,拓展思路。在创设情境后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10只怎样的船。通过猜想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指出自己的假设,激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营造解法多样化的氛围。二是验证假设,引导替换,有序思考。每一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看这些船是否正好能坐42人。如果学生的假设多样了,那么大多数假设都不是问题的答案,需要调整,即进行相应的替换。学生的替换活动逐步进行,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三是交流解法,寻找共性,体验策略。可以先交流各种假设与替换的方法,以及采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发展思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再寻找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题2是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难度高了。对于教材上出现的画图假设,列表假设,等等,都可以肯定,在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可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方法理解。并且要让学生体会到,例题2中介绍的画图假设、列表假设比较直观,利于学生的思考,但我们的思维不能一直停留在直观的画图列表等具体方法,要逐步抽象,并用计算的方法体现假设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新课程的一个创新,以前所没有涉及的,我在教学中也是努力在学习。往往是拿到教材,先翻阅教师用书,看看前人是怎样总结的,他的意图怎样,但往往会框住我们的思维,所以汪主任鼓励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创新。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让我以三个学来勉励自己:教学也;始于自学学也;终于教人,学也。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答案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答案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小学生六年级数学暑假习题演练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
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作用分析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2016年六年级上册暑假数学打折问题练习题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与合》同步练习
北京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暑假试题及答案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达标试题
我国微积分理念应用问题及应用的领域
16年六年级数学暑假圆的周长练习题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高数课程改革的想法和做法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答案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北京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分析
高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的实践和展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
2016年小学数学六年级暑假练习题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2016年六年级数学暑假训练试题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