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许多简便运算都是充分合理地应用运算定律,性质的结果,学生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就只会模仿着例题去解题,一旦没有例题可以参照或模仿,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不清晰,容易出错。
如错题:128×8 =125×8+3=1003,很明显这是学生公式没有记住而导致的错误。又如44×25 =( 11×4)×25 =( 11×25)×(4×25) = 275×100 = 27500 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误把乘法结合律当乘法分配律运用,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对此教师应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行比较,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意义,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思路加以练习,如上题:
44×25 44×25
=( 11×4)×25 =(40+4)×25
= 11×(4×25) = 40×25+4×25
= 11×100 =1000+100
= 1100 =1100
以此来区别两种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及其运用后所产生的不同简便程度,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算定律的理解。
只有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对公式的准确记忆,对性质的准确掌握,才能使简算结果有准确的可能性。因此,教学时应该重视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等,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及各种应用,常出些与它们有关的正误辨析。在小学阶段我们应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与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以下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768-245-155=768-(245+155);2、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乘积,如3000÷25÷4=3000÷(25 ×4);3、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时,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应连同它们前面的运算符号一起交换,如534-85+66=534+66-85;4、在只有加减或乘除中有括号时,括号中第一个数符号不变,后面的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与括号前面的符号相同为加或乘,不同时为减或除;5、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如4000÷12.5=(4000 ×8)÷(12.5 ×8),这些在简便运算中出现比较频繁,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在练习中要切实加以掌握。
小学数学一等奖论文: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优秀老师评选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子
小议信息技术如何在小学数学授课中的运用
怎么让多媒体课件引领小学高效数学课堂效果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把握好学生动手的操作时机
努力让学生感动
小学数学论文《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常见干扰与排除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过错行为
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展示
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小议我的数学教学经验心得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浅谈
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老师威信建立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示
教学生爱学 会学与学会
数学优秀论文:小学数学的阅读理解指导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
小学数学一等奖论文: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追寻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几点理性思考小学论文
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上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