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1、概念不清晰、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二(1)(5),学生对圆周率,成活率的概念掌握的不准确,以至于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对错。还有三(2)错的最多,学生对分数,比,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深透,不能举一反三。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如:一(2)(8),找规律,对给的三个数能找到规律,但不知道按这个规律往下写,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第8题,能够用按比例分配來解,却把三角的一个角给丢了,就按两角来计算,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3、没有形成良好的审题习
如:应用题的最后一题,求的是慢车的速度和快车行完全程要用几个小时,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认真读题求的是快车的速度和慢车用的时间。还有求比值和化简比由于没有看清要求,要求比值他就化简比,要求化简比他就求比值,和要求的正好相反。孩子们的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4,计算能力差
卷面上因为计算丢得分还是比较多,学生的计算力还是不强。
三、努力方向:
1、.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作图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重视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还能为中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应用题解题思路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在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向现实生活延伸,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落到实处。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三、今后的教学
1、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认真的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教学中要营造更为宽松的教学氛围,要给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机会,要求学生继续用大声朗读概念、例题和练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书,提高记忆力。
2、运用思维导图上课,发挥出学生最好的想象力,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4、要认真及时地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辅导工作,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诸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关注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有效利用辅导时间,针对问题和不足,强化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让这部分学生真正听懂、学会。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和可能性》同步练习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上《用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做题技巧和方法总结
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总结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和可能性》同步练习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试题及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学习数学不应只是为了公式和分数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和可能性》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数一上《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同步练习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的乘法口诀》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数二上《1,2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和可能性》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2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3减几》教学教案
高二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总结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上《8加几》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数一上《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总结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7,18减几》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数上《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