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还学生自由,点燃智慧的火种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还学生自由,点燃智慧的火种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要让学生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是呀,这句话是如此的深刻,我们的学生不正是一株株野草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正在茁壮成长。野草的生长,固然需要阳光,需要雨露,但更需要没有约束的自由空间。但回首小学数学课堂,我们仍经常遗憾地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小,自由表达的机会少,缺少心灵相通的感应,缺少自主体验的机会。要让学生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就必须还学生思维的自由,让他们的智力得到最大的开发;还学生表达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还学生心灵的自由,让他们的智慧得到发展;还学生体验的自由,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
一、还学生思维的自由
当今的数学课堂上仍然存丰着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思维的现象,教师采用讲问到底的方式,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重知识更重思维的课堂,教师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潜力,使学生成为智慧型学生。我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没有满足于让学生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更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了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利用这些纸片分别测量长4厘米、宽2厘米,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第一个长方形,学生在长方形上摆了8个小正方形纸片,轻松地测量出来了,第二个长方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只有12个小正方形,学生发现,只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接着,我让学生不用摆,直接求出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学生自由地思索,自由地操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渐进地拓展,自主探究的乐趣也不断地增强。
二、还学生表达的自由
还学生表达的自由,就是要打破过去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往往会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在自由的表达中,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极大的张扬。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我问:“你是怎么发现的?”第一名学生说是用数的方法发现的,并拿着长方体框架转来转去,数得很无序,但最终数对了。第二名学生看到他颇不自在的数的动作,急不可耐地说:“我不用数,你看,长方体横着的有四条棱,纵着的有四条棱,竖着有四条棱,一共是12条棱”。第二名学生的方法显然更优一些,他运用了有序思考的方法。第三名学生沉思了一会儿,若有所悟地说:“我还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应该有24条棱,但每条棱的两端都有一个顶点,所以只有12条,我不用去数,根据顶点的个数就可以算出棱的条数。”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往往是一个学生的发言启发了其他学生,学生的发现也就更加的深入,形成的表象也就十分的深刻。在表达过程中,学生那种探究带来的兴奋,发现带来的快乐写在学生一张张充满智慧的小脸上。
三、还学生心灵的自由
许多教师习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样,学生便会逐步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平移和旋转》这一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两种运动方式,难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而深刻的表象,于是我在教学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孙悟空作为学习素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孙悟空驾云飞行和翻筋斗的动作,通过这两种运动方式,来解释平移和旋转,让学生直观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摆弄学具,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间接兴趣为主,孙悟空的卡通形象无疑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拉近了学生与新知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了探究的乐趣,教师再将学生对孙悟空的兴趣成功地转移到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研究上来。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由地探究,自主地发现,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获得了良好的心理体验。
四、还学生体验的自由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不能理解学生为什么将教学楼的高度写成12分米,将教室的面积写成60平方分米,这些可都是学生每天都接触的事物呀。其实,这正是我们平时不重视让学生体验,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的结果。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更要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获得自己的经验。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直径是圆内最长的一条线段,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在一分钟时间内画出圆内最长的一条线段,画出后再让学生测量,比较。在教学《时、分、秒》时,老师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内可以写多少个字,做多少条口算题,跳多少次绳,体会一分钟的长短。还学生数学体验的自由,可以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形成自己对数学的感受,增强对数学的理解。
还学生自由,是要让自由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土壤;还学生自由,是要让自由成为自我教育的环境;还学生自由,是要让学生的无限潜能得到挖掘;还学生自由,是要让学生的聪明智慧得到发展。
当然,冰心老人所说的让学生像学生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这种生长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引领下的健康生长,决不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教师的调控。
有人说,学生的心灵其实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师要用“自由”去点燃这颗智慧的火种,点燃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 》教学设计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美丽的花边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认识年、月、日第五课时:补充练习:年、月、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认识年、月、日 第二课时:认识年、月、日(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 双语教案
略论自主互助学习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可能性3
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口诀教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综合练习、复习课
读、试、想、做,搞好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浅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估算(第二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可能性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 教案(研讨课)
对数学教学本质的基本看法
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
研究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
数学教学要注意几个“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关于“对称、平移和旋转”(三下)
“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重建课课堂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可能性4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课时:课堂评价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认识年、月、日第三课时:补充练习:计算经过的天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