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谈新课程背...

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摘要]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扮演了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将进入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教师将随着课程所需要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而重新审视自己、更新教学思想观念,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将是广大教育行政领导及教师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这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基本功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教材处理 教学效率 重新审视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是差课,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般标准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评价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一、看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个内涵丰富的范畴,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普通话,教学语言,板书,知识储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这六个方面的基本教学要求可大致概括如下:普通话,一般要求为规范、流畅,较高要求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学语言,一般要求是准确、简练,而后要求是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板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板书书写与板书设计。书写的要求是规范而流利,设计的要求是反映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储备,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知识储备与相关知识的储备。专业知识要求系统而扎实,相关知识要求广博而不杂。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包含很多的内容,如组织教学的方法,控制全场的水平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等,基本要求是沉着镇定,机动灵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基本要求也有两条,那就是充分的利用和熟练的使用。

从教学现状来综合评判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水平,情况并不能令人乐观。普通话教学发展很不平衡,在一些农村小学,有相当比例的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不能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生课堂语言也常有方言土语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教学问题。教学语言有许多教师不能做到准确、简练,讲话很多而不明其义,绕来绕去而不及要害,究其原因,不仅是个语言水平的问题,还反映了备课不够用心,教材理解不够深透的实质。板书在设计方面情况较好,多年来许多中青年教师重视板书设计,能够较好地发挥板书辅助教学的作用。但书写方面就差了,特别是非语文专业的青年教师,有些人写得是伸腿蹬脚,七歪八扭,倒插笔、错别字也屡见不鲜。板书是教师的脸面,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作为教师,务必要重视自己的板书书写。关于知识储备,大概不少教师不以为然,或者认为,我某某院校毕业,还教不了你们这群毛孩子吗?其实未必然。我们听课,看到有些教师知识渊博,研究精深,处理教材真是举重若轻,挥洒自如。也有些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贫乏,浅尝辄止,教学内容展不开,不敢越雷池一步。原因在哪?知识水平高下有别使之然。关于驾驭课堂的能力,许多教师水平不高。教师情绪激动而学生无动于衷,课堂看起来很热闹而实际只有少数学生参与。驾驭课堂其实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许多教育家如魏书生等在这方面有精深的造诣。要靠科学的组织教学的方法,靠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而积累起来的崇高教学威望,靠深刻的思维力度,在只言片语、举手投足之间呼唤起全体学生的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在诸多的组织教学手段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师的眼睛。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到:老师的眼睛看到我了。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也不够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备进入教学领域,充分的利用和熟练的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成为对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许多教师这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费尽千方百计配备了“四机一幕”,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使之闲置实在是非常可惜。当然,这里面也有许多制约因素,如电教教材、教学软件配备不足,教师备课用不上电脑,实现不了办公现代化,那么,“四机一幕”差不多只是一个空壳,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实在是勉为其难了。相信,随着教改的深入,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这种现状将会彻底改变。

二、看教学思想

多年来,大家经常讲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但究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呢,许多教师不甚明了。在当前,主要应当树立下述三种思想观念,即素质教育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思想和民主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上现在已渐趋一致,那就是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志存高远,人格健全,主动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思想,内涵历来明确,那就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民主教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师生要相互尊重,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其次是要与学生共商学习问题,并讨论解决有关问题;其三是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教学观念是个说来容易做来难的问题。学校组织教研活动,次次要谈这个问题,但时至今日,教学观念落后,对相当数量的教师来说,仍然是个首要的问题。老教师观念落后,似乎尚可理解,但许多青年教师观念陈旧落后,不能不令人深思。教学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列述如下几种:1.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的教师,眼中只有少数“爱徒”,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教学上缺乏兴趣,辅导上缺乏耐心,或者动辄训斥讽刺,或者长期不闻不问。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是件令人十分伤心和气愤的事情。2.只抓智育,不管做人。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分数考得好,思想品德管不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是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可许多教师远远顾及不到这一点。甚至少数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许多不健康的东西,直接对学生形成负面影响。有来自国外的反馈信息表明,很多中国的高材生到了国外,还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学习最多的,不是英语,不是电脑,而是道德修养,是社会交往能力,是情绪表达方式及独立性和创造性等等。要想成才,先学做人,这绝不是一句空话。3.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多让学生掌握一点知识当然没错,但是,如果这知识只是靠教师的外力给他灌输进去的,如果学生不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而只是被动接受的,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反复强化而后掌握的,那么他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独霸课堂,滔滔不绝,不去想法设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不但从根本上违背了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与新课程要求格格不入,即使想取个好的考试分数的眼前目的也未必能够达到。面对新课程的能力测查,仅靠死记知识能考怎样?有许多试题,需要经过几个层次的思维递进之后,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之后,才能有一个完善的解决,这一点,要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

三、看教学方法

选用教学方法,基本原则有三条:1.要因材施教。这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学生和教材,就是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人讲,教学方法是个中性词,无好无坏,有效的就是好方法,这话很有道理。比如说讲授法,就不能简单否定。当学生人数众多,当教学内容艰深,当教学时间紧迫,当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特强,在这样的时候,讲授法或者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2.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有三点:其一是精讲,要用精练的语言讲到精要处,点拨到要害处。其二是精练,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学生交流思考,通过深入交流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转化为能力。其三是讲与练的有机结合,这一点真正做得好的教师为数极少。多数是先讲后练,或者是先讨论后练,基本上讲是讲,练是练,讲与练是两个能够截然分开的教学阶段。而高明的教师却不是这样,他们往往讲中有练,练中有讲,或者把讲授的内容化成练习的形式,或者是通过讲授激发了练习的兴趣,提高了练习的效率。3.要富有变化。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怕单调,再差的教学方法偶尔一用也有新鲜感。如果教法既拙劣又单调,那么教学效果真是可想而知了。

关于教学方法,最重要的莫过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而调动学生思维,又莫过于提出有思考价值能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需很多,一节课三、四个就足够了。提出问题之后,还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学思考、交流合作、互相探究的时间。这时候,教师的脚步要轻,语言要少,个别辅导声音也要低一些。而后便是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回答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讲,要在师生共同的深入辨析中弄清楚问题的实质。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还要有所总结,有所归纳,使知识明确化,系统化,给学生一些踏踏实实而绝不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以后,还往往辅以练习。当然,提出问题之后的各教学环节,还要因材施教、富有变化、灵活运用才是。

四、看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教材理解与教学设计。关于教材的理解,要把握好两个问题:其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其二,准确把握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关于教学设计,要考虑好三个问题:其一,考虑全程设计,即对从开始的组织教学,从导入语,直到结束语的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其二,考虑板块结构,即把几个重点内容作为几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教学板块来精心设计。其三,考虑过渡衔接,即精心设计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间的过渡环节。从而,使整个教学设计,张弛有致,自然流畅,似江水奔涌,一浪一浪奔向高潮。

当然,达到这样的境界,似乎有点理想化。但是,起码,可以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严格的要求。反思我们的教学现状,教材处理方面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分析起来,主要问题大致如下:1.吃不透教材。这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展不开,教来教去,只剩下了干干巴巴的几条筋。如果我们说这位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或许他并不服气,他或许讲,不就是讲了一个什么什么问题吗?不就是包括这么几个方面吗?其实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譬如低年级的教材,看起来确实比较简单,但是相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让学生真正掌握它,没有循序渐进,没有由表及里,没有深入辨析,那是办不到的。2.教学重点偏移。存在这种问题的,多数是青年教师,老教师为数不多。他们往往是浮想联翩,口若悬河,兴之所至,或许从远古谈起。下了很大的气力,其实与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并不相干。3.教学思路混乱。有人讲,听优秀琴师弹琴,感觉如同一汪清水。我们听优秀教师上课,感觉也如同一条清澈的溪流。而有些教师上课,那简直就是一盆浆糊,一团乱麻。后语不顾前言,首尾不相照应,这让学生怎样去学习?相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教材处理更显重要。倘若内容无足称道,那形式再好又有何用?希望我们的教师务必重视对教材本身的把握和领悟。

五、看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效果的。如何评判呢?可以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参与状态如何。是积极思维呢,还是被动接受;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呢,还是只有部分学生。2.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要看是否明确,是否系统。3.能力形成情况如何。要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讲的内容多,不能算高效率,还要看学生究竟掌握了没有。同样,涉及的问题少,也未必就是教学的低效率。如果这几个问题正抓到要害处,又经过充分展开,详加辨析,就会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不能算高效率,只能算是一种肤浅的热烈虚假的繁荣。同样,气氛冷静,也未必是教学的低效率,只要课堂上有力涌动着思维的潜流。总之,教学效率的高下,不看教师教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实际学会了多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