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想说爱你不容易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情境创设,想说爱你不容易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情境创设,想说爱你不容易

情境创设,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情境创设,想说爱你不容易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情境创设,想说爱你不容易[内容摘要] 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于情境的追求日益加剧。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重点难点,找准“支点”,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一、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意义;二、情境的创设是否冲淡教学主旨;三、情境的创设是否偏离教学轨道;四、情境的创设是否“喧宾夺主”。

[关键词] 支点 无效情境 朴实情境 误导情境 越位情境 复杂情境

[正文]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许多老师感叹:“如今上一节数学公开课或参加教学评优活动,如果没有创设情境,不知听课老师和评委们会怎样评价这堂课?”

过去我们的教学几乎从例题到习题,只关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有人批评其“掐头去尾烧中段”。因为它没有引导学生看到这些知识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也没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说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于情境的追求日益加剧,认为教学必须创设情境。不可否认,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但同时也会发现,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过滥、过度、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意义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然而,不少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非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阻碍学生的正常学习。

1、无效情境,花里胡哨为哪般?

听一年级的活动课《游园中的数学》,看课题,本课肯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位来自深圳的教师执教:“老师所在的城市有一个著名的旅游乐园——欢乐谷。” 点击课件,出现了多彩的画面和活泼热闹的几分钟视频:许多小朋友在“欢乐谷”尽情地玩乐,孩子们一个个兴奋起来。“今天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欢乐谷’去玩一玩。”接着老师抛出第一个问题:“到了门口,你们会看到什么呢?”学生开始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和对游乐园的印象猜测:“过山车。”“碰碰车。”“穿梭时空。”……学生猜各种有趣的活动项目,没想到老师让大屏幕出示的却是两排盆花。不少学生发出“哎”的叹息,听课老师哑然失笑。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花的摆放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研究盆花摆放的规律。师:“进入大门,你们知道有些什么?”学生又开始“兴奋”地猜测,当然还是意外地出现“一排排灯笼”,让学生找排放的规律。接着进入“卡通城”,一阵可爱的卡通出现了,孩子们多开心啊!但画面马上变成了一行大狗小狗,让学生找规律;再之后是动感十足的“完美风暴”、“太空穿梭”等紧张刺激的活动场面,随即出现与画面不相干的“完美风暴闯关题”、“太空穿梭闯关题”……

这就是“游园中的数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音形并茂、活泼有趣的画面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但这种热闹却似乎一次次打断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搅得他们心神不定。试问:这样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的“生活情境”课件,花里胡哨究竟为哪般?

2、让朴实的情境贯穿一节课的始终

数学情境创设的本意是给纯数学加入一点人情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好数学。情境不是“装饰”,也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与所要探索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根据实际需要去创设情境。只有主次分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情境更有价值。

新教材的学习内容大都配有主题图,我教学《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设计情境串。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情境一(导入):小强的妹妹过生日,他到商店给妹妹买礼物,(出示画面:3个木偶娃娃,2顶娃娃帽子),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娃娃和帽子,有几种选配方法?把学生引入探究的领域。

情境二(巩固):小强选好了娃娃和帽子,接着去给妹妹选购衬衫、裙子、裤子,(出示3件衬衫,3条裙子,2条长裤),你会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

情境三(运用):小强放学后还要到少年宫去接参加兴趣班学习的妹妹回家,(出示画面:从学校到街心花园有2条路可走,从街心花园再到少年宫有4条路可走),小强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

情境四(延伸):小强和妹妹到家后,他们做起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这个游戏大家都玩过,你们知道其中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思考,把静态的信息变为动态的情境串,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和连贯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教与学轻松自如。学生既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二、情境的创设是否冲淡教学主旨

1、误导情境,让学生何去何从?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导入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名称叫“倒着说”。我说“123”,你们就说“321”,我说“你和他”你们说……

师: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十分之三”倒过来说是“三分之十”,“四分之一”倒过来就是……

继续让学生做“分数倒说”的游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几组分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倒着说”的情境,其着眼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求倒数方法中的“调换位置”,但这一情境对学生的学习究竟有多大帮助值得思考!因为分子分母调换位置不过是分数倒数的外在形式,不仅不能让学生全面理解倒数的概念,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偏差,会误以为“5.8的倒数就是8.5”等。

此类情境看似感到亲切,但未能从服务教学的角度思考情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致于让情境冲淡了教学的主旨。如果知识仅停留在教师呈现的情境表面,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及时沟通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那么这种情境在教学中是没有足够价值的。

2、让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

情境的创设要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将问题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一位武汉来常州赛课的青年教师执教《你会换吗?》利用动画故事“曹冲称象”导入。

师:为什么不接着装石头了?

生:因为石头的重量要和大象的重量相等。

师:聪明的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替了大象的重量,解决了问题。(画面显示大象和一堆石块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本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个知识来解决“数学广角”中的问题。

然后多媒体出示用天平称一个西瓜,刚好4个一千克的砝码。

师:这个西瓜有多重?

生:4千克。

师:如果西瓜这头沉下去呢?

生:西瓜比4千克多一些。

师:如果西瓜这头翘起来呢?

生;西瓜不到4千克。

然后出示天平上4千克的西瓜和4个菠萝。

师:每个菠萝有多重?

……

学生从“曹冲称象”的动画故事中理解了等量代换,印象深刻,所以解决问题轻松自如,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情境的创设是否偏离教学轨道

1、越位情境,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

例《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从说经验引入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角吗?

生:牛角、羊角、鹿角、衣角……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角是什么样的?

生:……(略)

师:数学中的角怪怪的,与我们生活中的角不同。

教师画角,师:想想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

出示长方形,师:你们看看这个长方形,它有几个角?

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角。

借助生活经验导入,大部分学生想方设法去寻找动物的“角”和“角”的词语,生活中的“角”给数学中的“角”带来负面影响。这样的生活情境对学生建构角的概念又有何帮助?这样的数学课便失去了数学的味道,变成了常识课或科学课。

2、让生活情境显示数学的新奇与魅力

同样是形体知识的概念教学,张齐华老师用新奇的情境带我们进入《走进圆的世界》。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

生1:钟面上有圆。

生2:轮胎上有圆。

生3:有些纽扣是圆的。

……

师:见过平静的水面吗?我们往水里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课件,配以石子入水声),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师:从这些画面中,你找到圆了吗?

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张老师的导入情境,宛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老师充满诗情画意的“吟诵”中,学生的学习心情也经历了“注视——好奇——激动——惊羡——高涨”这一连串的复杂变化,课堂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学生似乎已隐约触摸到了“圆”跳动的脉搏,感觉自己正慢慢地融入“圆的世界”。

同样从生活中导入,巧妙的设计,体现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使情境成为学生与知识、教师进行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

四、情境的创设是否“喧宾夺主”

1、复杂情境,千呼万唤始出来

一位青年教师教学《认识小数》这样导入:

师:上周末,你们都做什么了?

生1:写作业。

生2:爸爸、妈妈领我去大润发买东西了。

师:真巧,小明昨天也和家长一起买东西了。看!

(课件播放视频,3分多钟)

师:通过看片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1:他们去的也是大润发。

生2:大润发里的东西真多。

生3:我看到每件商品的价钱不一样。

生4: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牌。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看,每件商品的下面真的都有一个标价牌,上面写着什么?

(课件演示:将一件商品的标价牌放大)

生5:写着物品名称,可比克,还写着价钱是4.80元。

师:4.80元你也会读,真厉害。它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数可不一样,它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小数的引入,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想让学生知道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只须出示一张标价牌或看看课本的单价即可。而数学问题不等同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情境同样也不能等同于生活问题情境,情境创设并非越复杂越好。

2、让简单情境为教学服务。

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教学服务,有时三言两语的情境描述或提问、或猜谜能从生活原型引入,就无须复杂的多媒体课件。

例二年级的《确定位置》。

师:星期六,爸爸、妈妈都要加班,让小明午饭吃快餐。十点半了,小明拿起电话:“喂,是丽华快餐吗?请你给我送一份十元的快餐!”说完就把电话挂断了。请问小明能吃到这份丽华快餐吗?

生1:不能,小明没有说自己住在哪儿。

生2:小明没有告诉送快餐的叔叔把快餐送到什么地方。

师:是啊,送快餐一定要知道具体的地点,也就是小明家所在的位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

再如六年级《比例尺》的导入。

师:我们首先做一个“脑筋急转弯”,一架飞机从常州飞到北京要80分钟,一只蚂蚁从常州爬到北京只需要一分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

师:对,地图可以把实际距离、大小缩小,我们也可以把过于细小的东西通过扩大绘制成图纸,看得更加清晰,这些就要用到一个新的知识——“比例尺”。

简洁明了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而且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这样真正能引起学生展开数学思维的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所需要的。

当然,情境的创设还要考虑是否科学合理,模拟的情境是否严谨,是否真实可信。

没有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就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更不会获得相应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重点难点,找准“支点”,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让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学习,真正发挥情境的价值。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