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运用比较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运用比较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内容提要:
本文从“进行求同性的比较;进行辩异性比较;采取多种方式比较”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的混淆和断层现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求同 辨异 多种方式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说一刻也离不开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同样,课堂上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掌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的混淆和断层现象,帮助他们了解知识间的层次性、联系性,而且对训练学生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较是把一些事物的个性属性加以分析整理,而后确定它们之间的同异的逻辑思维过程。运用比较,一方面以对于事物属性的感知分析综合为前提,另一方面,它又为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提供基础,因此,比较是促使思维向客观接近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运用了进行比较的探索。
一、进行求同性的比较、探索异中寻找同性。
在小学数学的知识中,有些知识具有有内在联系的同一性,因此,可探索进行异中寻找同性。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后,我用投影出示了这几种形体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均属柱体,都有两个底面而且相等,截面积处处相等,因此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从而导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可以用:V=sh这一公式求出体积。
又如在教学了“比的意义”后,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前,我先请学生思考“比”同“除法算式”和“分数”有何联系?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线各相当于比的什么?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又各相当于比的什么?当学生回答出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后,我再请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再请学生归纳“比的基本性质”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进行辩异性比较、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常常为它们的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关性所掩盖,运用辩异性比较,不仅可以显示知识间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区别知识间的各自内涵,而且可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教学了“比的意义和认识”后,通过学生归纳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具有共性后,我要求学生思考:比、分数和除法有何不同?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启发,使学生认识到,比、分数和除法既有共性,即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都有相似的地方,这是它们有联系的地方,但它们之间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
又如在教学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下面两题让学生进行辨析:
(1)、学校有男生80人,是女生人数的3/5 多20人,女生有多少人?
(2)、学校有男生8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的 3/5 多20人,女生有多少人?
我首先启发学生找出这两题相同的地方,都是告诉男生人数,要求女生人数,且均为是××的 3/5 多20人,然后我再启发学生找出这两题的不同地方,并让学生进行辨析:(1)题是以女生人数为单位“1”,男生80人,相当于女生人数的3/5 多20人,因此可得,女生人数为:(80-20)÷ 3/5 =100(人);(2)题是以男生人数为单位“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 多20人,因此可得,女生人数为:80×3/5 +20=68(人)。
三、采取多种方式比较、让学生鲜明感知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比较,能唤起学生注意,让学生鲜明感知,加速“求同”与“辨异”的比较,促进思考。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后,我让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在学生找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后,我再出示下表让更进一步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形 体
顶点
面
棱
长方体
8个
六个面,相对的面相等,最多2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相等
正方体
8个
六个面,六个面都相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又如在学习了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两题让学生进行辨析:
(1)、修路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2/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3/10 ,还剩下1.2千米,这段公路长几千米?
(2)、修路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 ,第二天修了3/10 千米,还剩下1.2千米,这段公路长几千米?
我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将这两题进行辨析,让他们找出这两题的异同,然后请他们进行解答。
通过引导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第(1)题中的2/5 和3/10 都是分率,还剩下1.2千米的对应分率为:1-2/5 -3/10 ,所以可得:
这段公路的长为:1.2÷(1- 2/5 -3/10 )=4(千米)。
第(2)题中的 3/10 千米是个具体数量,第二天修的米数及还剩下未修的千米数正好是这段公路的:1- 2/5 ,所以可得:
因此这段公路长为:(1.2+ 3/10 )÷(1- 2/5 )=2.5(千米)
又如在学习了比的应用后,我出示了下列两题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解答:
(1)、某专业户养兔200只,白兔与黑兔的比为3∶2,白兔有几只?
(2)、某专业户养黑兔200只,白兔与黑兔的比为3∶2,白兔有几只?
上述两题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可分辨得出:(1)题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3+2=5,白兔的只数为:200× 3/5 =120(只);(2)题是一道比例应用题,白兔的只数为:200÷2×3=300(只)。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辨析,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圆的方程》检测题
开远一中高二数学试题
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高二数学寒假综合测试(一)
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题
圆锥曲线单元试卷(B卷)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同步练习
不等式及其应用
高二(上)期末数学复习自测卷(三套)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测试题
高二第二学期半期考数学(理科)试卷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题精选(三)答案1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二数学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试卷
立体几何复习
高二下学期数学测试题—概率3
高二下学期数学测试题—概率4
简单的线性规划 曲线和方程
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2)
高二下学期数学测试题—概率(7)
《不等式基本性质》练习题
高二《曲线方程和圆》单元测试卷
开远一中高二数学测验解答
高二下学期数学测试题—概率5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补充知识点选讲
高二数学下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专题一、二次函数
高二数学期初测试
高二年级数学复习试题(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