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激发学生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比较”这一知识时制作了一个抽拉式彩色投影片,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然后,老师开始和学生谈话,小朋友,看了这幅投影片,你想到些什么?学生举手说道:“春天来了,草地上小草长得绿茸茸的,景色真美,我们多么想去草地上玩耍啊!”于是教师抽动投影片,出现母鸡以及小鸡。老师接着说:“鸡妈妈和鸭妈妈各自带领她的孩子们也来玩了。他们在草地上玩得多开心啊!”这样把美丽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欢乐的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说:“不对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究竟谁说得对呢?这就引发了怎样比多少的问题。学生们讨论后,决定让小鸭、小鸡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

讨论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讨论交流中能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学习积极兴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如在分数比较大小这一课,在讨论中,学生把自己在分数大小比较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大家具体、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几位学生还提出了与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不相同,却也十分科学的方法。如课本中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一般采用通分的方法,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分别提出了先约分再比较,先把分子化为相同再比较以及联系分数意义逆向思考来比较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碰撞,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中得到了发挥。

体验成功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直观图,自己去探索。为了便于观察,教师可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暗示学生两个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学生很快得出:

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高×2

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长×宽×2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六个面的总面积,只要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可以了,从而得出:

长方体表面积=长×高×2+宽×高×2+长×宽×2

=(长×高+宽×高+长×宽)×2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教师故意示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