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运用多种教...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谢:威海市高技区钦村小学 王福莉老师与大家分享这么优秀的教学论文!

空间观念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和合情推理能力列为小学空间与图形 教学最主要的目标,而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学习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也是他们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堂教学手段的良好运用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发展和突破,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实,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空间存在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确实就在他们身边,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以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谈几点认识:

一、在观察想象中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在几何知识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这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教学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一课,可以选取学生喜欢的儿童游乐项目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点,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了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计算一瓶矿泉水能倒几杯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你们知道吗?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约是1600毫升,平时我们一杯水约200毫升左右的话,一个人每天要喝8杯水才够,想一想自己每天有没有补充这么多水分呀?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示例,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人性化的关怀,又向学生展示:在我们所生存的空间和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包含着数学知识的运用,以此对学生空间体积意识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在现实生活的感知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取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孩子一出生,就与周围环境中形态各异的事物接触,因此空间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内容:一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在他们的生活中,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二是老师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三是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舞蹈和全体学生一起做动作来体验平移与旋转的区别。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作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再如:当学生用12个小正方体拼摆成不同长方体之后,比较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体积不变,表面积却变了,表面积怎样变的,拼成的长方体越重叠在一起,表面积越小,反之亦然,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冬天大家喜欢把四肢蜷缩在一起睡觉,而夏天四肢都尽量的伸开来睡?,学生面面相觑:冬天人体越重叠在一起,表面积越小,越容易保暖;夏天四肢分开,表面积越大,越容易散热,凉快。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能揭示生活中现象。

三、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以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中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在获取数学知识同时激发智慧的火花,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回顾几年的教学生涯,这些精彩的片段,还让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如:在教学一年级在教学第一册《谁的手儿巧》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球的一系列知识后,我曾经设计了一段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物品,如积木、包装盒、饮料罐、魔方、乒乓球、玻璃珠等拼搭自己喜欢的作品。比一比看谁搭得高、搭得稳、搭得漂亮。通过实践操作,同学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球的不同特征,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物体设计创造出大家心目中最理想的玩具。学生在拼搭过程中,脑子里已经生成这些方体图形的基本框架,因此拼搭起来十分得心应手。学生搭完自己所做的玩具,会向同伴介绍所做的玩具特点,相互欣赏所做的玩具,感受玩具中的美和在现实中的作用,从而激起学习欲望,有利于生成空间观念。再如:在计算给长方体礼品盒打彩带所需要多少彩带时,让每一个人带来长方体纸盒和线绳,让他们动手扎一扎,有几种扎法,每一种扎法所需的彩带是多少,比较哪一种节省、合理。充分挖掘课本教材,比较鉴别,记忆深刻,思维提升。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在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这些都不仅需要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也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并得到提升。通过合作交流可以更加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各自的想法。大家的共同感受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我在讲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授《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这节课中,先让学生说出小强的位置(给了他们时间),有2/3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结果大家七嘴八舌,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情景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了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再如:在《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当学生通过录像发现正在运动的物体后,紧接着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这些运动中的物体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由小组讨论总结出他们认为最合理的分法,最后再交流。结果大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认为可以分三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另一种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此时老师提出这两种分法究竟那种对呢?学生展开激烈地争论,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出第一种分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分类概念有些混淆,导致在第二种分法的基础上又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进行了第二次的分类,从而肯定第二种的分法的正确性。

这样的教学,老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中,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感知逐渐清晰化,并加深了对这两种现象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只有真正理解物体分类标准的内涵,才能达到准确无误的分类。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总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每一位实施新课程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排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干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当然,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应该遵循认识规律, 通过学习内容的相互渗透、逐步深入,以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建立起空间观念。

作者简介:

王福莉,大学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长期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成绩突出。参加过国家级、市级课题研究活动。执教过多次数学优质课和公开课,撰写过多篇论文。我的座右铭:教师的一切是学生,学生是待琢的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