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空间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空间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空间

数学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空间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空间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空间数学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空间

宜昌西陵区三江小学 王红霞

【摘 要】: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课堂上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就会失去依赖性,慢慢养成自觉吸取知识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詞】:创設情境 精心設計 循序渐进 互相协作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提出淡化分析讲解,提倡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发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能尽量做到少讲享之有物,享之有理,言之有情的讲,要讲到当讲之处,当长则长,当短则短,恰到好处。能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学习的空间。

一、 老师讲得少一点,是实现課堂自主学习的前提。

1、学生已理解、掌握的少讲

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留给学生解决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的机会。如果教师是对教材中给出的教学事例和过程进行解释,那么这只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尤其是对数学的感悟方面,差异更明显。因为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的讲解、分析时处于被动和漠然的状态中。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那么在宽松的环境中,将学得主动,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所以课堂上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就会失去依赖性,慢慢养成自觉吸取知识的良好习惯。

2、超越学习要求少讲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有些知识限于的年龄,接受程度,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深层次技能逐步获得,解决问题和掌握这些知识就变得轻而易举。

少讲并不是不讲,要做到:

⑴ 引得妙。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通过创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

⑵、问得精。学生有了问题就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得到比较合理,正确的结论。

二、学生说得多一点,是实现课堂自主学习的关键。

1、哪些需要多说

⑴、看图列式要多说。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些图画让学生充分地说出每一幅图的意思,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⑵、展示思考过程要多说。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外部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不同的个体由于背景和个体经验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结果有条理地说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⑶、反馈评价要多说。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评语,甚至进行辩论,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

2、让学生说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要启发全体学生说。在说的过程事,凡是学生会说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说,如果学生独立说有困难时,可以在老师启发、点拨下试着说。或着可设计一些提问,降低说的难度后再让学生说。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

⑵、要提高学生说的质量。以学生说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必须注意两方面的结合:一是结合教师的讲,这里的讲是指老师的启发,引导;二是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说的环节。在说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先想后说,明确说的方向,把握好说的度,提高说的质量。

总之教师:讲得少一点,学生说得多一点,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和谐发展。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倾听学生说说,鼓励学生说,使学从不会说、不敢说到想说、愿说、会说、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